古代皇帝登基後上朝日子稱為什麼,古代皇帝登基以後上朝的日子叫什麼

2021-12-25 10:12:50 字數 5115 閱讀 5114

1樓:匿名使用者

朝會日臣見君為朝,君見臣為會,合稱朝會。古代朝會有兩種,一為大朝,指皇帝於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御正殿受群臣朝賀;一為常朝,指皇帝於平時召見文武**,處理政務。前者屬於禮節慶賀性質,後者屬於日常公務性質。

古代皇帝幾點鐘上朝

2樓:

皇帝上朝時間一般都在早上五點到六點,如果上朝時間延至七八點就被認為相當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的頤和園視朝,許多**為了準時到達,必須半夜起床。

曾在詹事府做事的**惲毓鼎的日記中寫道:「如某次上朝要三點鐘出門,因為道路泥濘,抵達東安門時天已黎明,光緒帝先到中和殿看祝版,所謂看祝版就是提前看一些**寫的檔案,然後再召見**。」

也就是說,從家裡趕到上朝地點,中間可能要走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然後還要在朝房等候許久,如果遇到冬季雪天,道路泥濘,在車中顛沛不止,加之缺乏取暖裝置,還容易染上寒氣。

在上朝和會客路途中由於時間充裕,**可以在車中選讀一些書籍,有時兩天就可看完一本,可見在馬車顛簸中閱讀的時間不算短。

擴充套件資料

唐朝:春節期間按單雙號上朝、休假

古代**過的新年,其實是指農曆年,即正月初一。唐玄宗頒佈的《假寧令》寫道:「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說,春節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裡有這麼兩個「**周」。

事實上,到了唐朝後期,**周有3個。《唐會要》第82卷有一段專寫節假調整,說唐德宗貞元年間,把寒食節的假期從3天調整到7天,加上春節7天、冬至7天,剛好3個**周。至於小**周,就更多了,中秋節、臘八節、夏至、唐太宗過生日……這些日子統統放假3天。

另外還有21個只放一天假的傳統節日,唐朝的法定假日之多。

唐朝春節雖然也只放七天假,但是按「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說,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後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剛好七天假。

也不是所有的唐朝人都按照法定的春節假期休假。有的人可以提前休假,例如私塾先生和學生,一般臘月二十就能放假,正月二十才開課,放假整整一個月。有的人永遠沒有固定的休假,像農民,必要的時候,大年初一也要到莊稼地裡揮汗。

某些唐朝**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樣的春節假期,因為唐朝有兩個規矩。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階地方官必須早早地上朝給皇帝拜年。這個規矩使得京官和高階地方官不能在初一當天跟家人團聚,而是要跟皇帝團聚,至少是先跟皇帝團聚,退了朝之後才能跟家人團聚。

第二個規矩就是,地方行政長官在春節期間嚴禁離開衙門回老家。這個規矩斷絕了地方官在老家過年的可能性,他們要想跟家人團聚的話,地點只能定在單位。

唐德宗李括寫過一首《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大意是大年初一那天等百官拜過年,他又閱了兵,一整天沒有消停。唐德宗屬於那種勤勉型別的皇帝,他在安史之亂以後登基,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決心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連連用兵,忙得不可開交。

他在任的時候,春節期間照樣上朝,大臣叫屈,他說:那按單雙號吧,單號上朝,雙號休假。於是唐朝高層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

臘月二十八放年假,臘月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繼續放假,大年初一接著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

3樓:夢囈的魚

戲文中常說:朝臣代漏五更寒。意思是說,大臣們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著朝見皇帝。

五更天時天應該還沒亮,相當於現在幾點鐘呢?現代人上班,機關一般早上8:00,商場一般9:

00,樓下賣包子的,天不亮就上班了。古代的王公大臣四更天就得從被窩裡爬出來,五更天以前就的乖乖地站在朝堂下等候皇帝臨朝,可見,那時候的王公大臣的日子也不咋地。我就納悶兒了,皇帝老子為什麼要把上班時間定得那麼早呢?

他自己不是也睡不成懶覺了嗎?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大臣們還是要來的,只不過我想時間可能不會那麼早了。

4樓:麥當勞的肉夾饃

現在的時間大約是清晨5點鐘.

古代皇帝上朝到底是幾日一朝?

5樓:喵小採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並不是像電視連續劇那樣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

各個朝代都不同清朝是大臣們,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皇帝了,五更天相當於現在的5點到7點,大臣們每天基本上是4點就起床了梳洗完了,大皇宮等皇帝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上朝禮儀的變化: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覲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前去探視。

隋唐時期的**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上朝必須站著奏事。到清朝,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必須跪著。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地位不斷下降。

6樓:沈賢武加七個字

一般都有早朝,勤奮的幾個有設午朝,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

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7樓:二邵爺

清朝一般十日一朝,御門聽政!不上朝時,也會在南書房召見軍機大臣,商量政務!

8樓:小魚說**

每天早上一次,有時晚上也會有晚潮,至於早上的,叫早朝。

9樓:

每天都有,有些還設晚朝,有些皇帝荒廢朝政所以不上朝

古代皇帝上朝,文武**站位有沒有順序?

10樓:匿名使用者

參加朝會者來自各個部門,品秩亦有高低,所以開會時要進入指定的位置,這叫「朝班」,即朝參班次的意思。又因為**經常會升級降級,或在不同部門間調來轉去,所以具體到個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現代的機關會議,出席者應坐的位次,照例都由會務組使用「名牌」標示,對名入座,不會搞錯,古人沒發明這個辦法,所以「亂班」現象時有發生。

《萬曆野獲編》卷十三記,明神宗時,因朝會時開時輟,「班行遂無定序」。有一次,一個閣部**和一個監察**互爭位次,請編制朝班的蔡獻臣分辨是非,老蔡誰也不想得罪,便引成例:如按常朝,你是對的;如按大朝,他亦不錯。

由此可見,各種朝會有不同的位次安排,這是在**機關供職的**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否則一上班就要出錯。朝會的時間,根據議程多少有長有短,一般多在辰時(午前七至九時,這裡多指九時)結束,稱「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後,常有這樣的情況:

早朝時,皇帝並不上殿與百官見面,而是將宰相或首輔等一些重臣召入內殿開小會。小會開完後,宰相出來,領著百官在殿廷行禮後,宣佈退朝。《夢溪筆談》記載,宋神宗即位之初,韓琦任宰相,遇到小會時間過長,便照過去的習慣,讓其他**自行退朝。

王陶任御史中丞後,為此**韓琦。皇帝因此下令,如遇執政大臣奏事到辰時還未結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許百官自己退朝,以後便定為制度。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文武分兩邊站,文官站左,武官站右。王爺一般是在朝有官職的或者有事的上朝,比如康熙時各皇子主管不同的部門就上朝。

一般上朝的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只有在大朝會的時候各省督撫才入朝覲見。

12樓:鍪仔

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右第一一般是太尉,按官位高低排下去的

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哪些**才有資格參加?

13樓:漫長年輪的風呀

以唐宋明清為例,唐朝至少需要地方官五品以上,相當於現在的市級別幹部。因為唐朝的**數量不是很多,所以唐朝時候,在長安的當地**都得來上朝。地方上的市級幹部要是被召見,也得來。

但是五品以下就沒有什麼面聖的機會了。

宋朝時,**比例增多,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才需要上朝,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幹部。所以宋朝上朝的條件要比唐高很多。

明朝的時候,京官都需要上朝,而地方官四品以上可以上朝。在明朝,上朝的**之多可以說是蔚為壯觀。成百上千的人一起上朝,在殿外都佔滿了人。

**小的靠外站,能不能聽到朝堂內容全靠打探和口口相傳。

清朝則是三品以上**可以上朝,皇親國戚中有爵位的也是可以上朝。清朝實行**集權制,真正的早朝其實只有三品大元以上,或者有爵位的皇親國戚。所以真正意義上清朝上朝只有二三十個人。

相當於現在省廳以上、副國級幹部。

上朝並不是每個**都可以有幸參加的,面聖議政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一件需要門檻的事情。但是每個朝代的**等級劃分,參政程度都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等級越高的**,越靠近皇帝。

14樓:一生一闕歌

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看的最多的就是上朝這一部分,對於上朝這件事來說,是每一個**都很重視的事,但是並不是每個**都能上早朝。我們都知道古代上早朝的太和殿空間是有限制的,明顯就容不下那麼多的人上早朝。但是國家的領土又有很多,還舉辦科舉考試為國家選拔人才,入朝為官。

於是朝堂也分為很多等級。

但是每一個朝代的上早朝制度又不一樣。比如說唐朝;唐朝的統治者要求所有的**都要參加早朝,最低就是九品**。但是宋朝的時候就不一樣,這時候的朝堂等級體現出來。

這個時期能夠參加早朝的都是一些官階比較高的**,至於像唐朝那種九品**就不用想著上早朝了,除非是皇上召見。宋朝能夠上早朝的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

而且古代更是注重禮儀的,上早朝的禮儀更是繁多複雜。根據歷史記載早朝要求**必須在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三點上朝**在午門外等候,直到凌晨五點左右才開始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皇帝駕臨太和殿,百官一跪三叩頭禮,之後開始早朝。

早朝的繁瑣真的是讓我們現代人佩服不已,但這一直在每個朝代延續著。

15樓:吳先生講歷史

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並不是所有**有資格的,每個朝代、每個時期不同,要分別對待。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在泰山封禪古代皇帝為什麼都會選擇在泰山進行封禪?

因為泰山在五嶽之中是聲望最高,古代才子也紛紛題詩,作詞。故而使泰山名聲遠播。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 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 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 禪 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淨土,在淨土上祭...

古代皇帝的老婆為什麼叫後,古代皇帝的妻子按順序分別稱為什麼

在中國古代宮廷裡,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在眾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稱為 皇后 可是,為什麼要稱皇帝之妻為 後 呢?後 原為君主之意。在 詩經 商頌 玄鳥 上載 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鄭玄箋曰 後,君也。又 左傳 僖公三十二年 說 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書經 說命中 說 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為什麼古代的皇帝都不怎麼長壽的,古代皇帝為何壽命都不長?

古人的壽命普遍不長,像遠古時代人的壽命最多隻有四十幾歲,壽命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增加。古代不僅是皇帝平民百姓也是如此,那時能活到七十多歲已經是個奇蹟了,百歲老人都幾乎被奉為 神 了。所以不是其他什麼原因,而是人類進化和自然規律的問題。嬌生慣養,飽食終日,四體不勤的,能長壽嗎?不過也有例外,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