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一物理力學公式的詳細講解及運用(重點)一定要詳解不要總結的

2022-03-29 09:04:50 字數 7939 閱讀 1198

1樓:匿名使用者

牛二:f=ma

動摩擦力:f=umg,u代表摩擦係數.最大靜摩擦近世等於動摩擦受力分解

彈簧彈力:f=kx,k代表彈簧的勁度係數.x代表彈簧形變數向心力=萬有引力:

f=gmm/r^2(例如:m是地球質量,m是一繞地衛星質量,r是地球與繞地衛星的距離),g代表引力常量

2樓:想要y幸福

力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說明:定義中的物體是指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定義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力的性質

①力的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單獨存在。

②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力的向量性:力是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④力的獨立性:一個力作用於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這個物體是否同時受其它力作用無關。

3、力的分類

①按性質分類: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按效果分類: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覆力等

③按研究物件分類:內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類:重力、電場力、磁場力等為場力,即非接觸力,彈力、摩擦力為接觸力。

說明:性質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質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點.

6、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7、力的單位:是牛頓,使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產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為 1牛頓.

重力1、產生: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但它並不就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旋轉所需的向心力。由於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計算時一般可近似地認為物體重力的大小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

2、大小:g=mg (說明:物體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及所處的狀態都無關)

3、方向:豎直向下(說明:不可理解為跟支承面垂直).

4、作用點:物體的重心.

5、重心:重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

說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佈都有關係。重心是一個等效的概念。

(2)有規則幾何形狀、質量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其重心隨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佈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求得.

彈力1、定義:直接接觸的物體間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產生條件:直接接觸,有彈性形變。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體發生形變的物體上。

說明:①壓力、支援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援的物體。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③杆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4、大小:①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從胡克定律力f=kx。②一根張緊的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③非彈簧類的彈力是形變數越大,彈力越大,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計算。

摩擦力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②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①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即0≤f≤fm ,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n 。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總結(要有分析過程,應用條件)----------越詳細越好 5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

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

;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

6km/h。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丟擲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丟擲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丟擲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係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係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1)力(向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關係,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

4樓:匿名使用者

高一物理公式和知識點大揭祕

5樓:徐天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裡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關係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絡。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係.

(4)侷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巨集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 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 線速度與週期的關係:v =

④. 角速度與週期的關係:

⑤. 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係: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於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於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恆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係: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裡的向心力源於地球的自轉.

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係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並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週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係: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週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於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衝量: i = ft 衝量是向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向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於恆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恆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關於物理的運動學問題,急,高一物理運動學,力學問題 急!!!

樓主你好,作為物理專業的學生,這道題我曾經做過類似的,第一問就不說了。求 2 物塊2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t是多少?首先,要分析清楚物塊2在傳送帶 bc段 的運動分幾個階段,具體要先將物塊在b點的速度求出 b點 1 2mv1 2 ep 1 m1v1 m2v2 2 解得v2 然後進入傳送帶,分2個階段 ...

高一物理急急急急,高一物理急急急,有詳細過程的立刻採納

b球下降的高度h 2 r 4 設兩球的速度為v 由能量守恆得 2mgh mgr m 2m v 2 2 得v 根號 4gh 2gr 3 做功w mgr mv 2 2 2mg h r 3 根據能量守恆 以桌面為零勢能面。則 e1 e2 m a gr 1 2mv 2 1 2 2m v 2 e2 e1 mg...

高一物理題(關於質點),高一物理題關於質點的

可以,當一個物體可以看成質點時,他的形狀必須是可忽略,而且他進行的必須是平面運動 注意,這是相對於二維而言,我的意思是該物體上的兩個點相對靜止 這樣對應上述情況,可以。原子不可以,因為這是研究它自身的運動。而電子可以,因為研究它的運動軌跡可以看成一個點。研究原子的核外電子繞核運動原則當然不能看成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