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中油炸火力與油溫如何掌握與識別?

2025-05-23 15:35:05 字數 1820 閱讀 5265

1樓:zeze嘖

烹飪中的油溫可以看看是否氣泡,也可以用手放在油的上面感受油的溫度。

2樓:注意防滑

可以使用油溫槍,或者是使用帶溫度計的鍋來控制凱型油溫,經驗豐富的話可以**插入筷子以後槐迅冒出的氣鉛孫此泡來判斷。

3樓:王志剛剛剛

層熱的時候鍋內油麵比較平靜,而成油彎笑面還是很平靜,沒鄭到了層熱的時候,油麵泡沫基本已枯鬧頌經消失。

油炸時拿不準油溫,要如何做準確控油溫呢?

4樓:網友

可以用食物進行嘗試,通過食物周圍的氣泡進行判斷,多積攢相應的經驗。

5樓:三陳小洋樓時代

我們可以把油溫分為溫油鍋,熱油鍋,旺油鍋,我們可以根據油的冒煙程度、氣泡程度來進行判斷。

烹飪時如何判斷油溫?

6樓:所三春

鍋裡的油加熱後,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其沉入鍋底,再浮上油麵時,這時的油溫大約是160℃。如果做拔絲菜,如拔絲山藥、拔絲白薯、拔絲土豆,用這種油溫的油炸比較合適。這時鍋下的火力應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溫即可。

油加熱以後,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間,再浮上油麵,這時油的溫度大約是170℃左右。用這種溫度的油炸香酥雞、香酥鴨比較合適,炸出的雞、鴨,外焦裡嫩。注意炸時,鍋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人油中不沉,這種油的溫度大約達190℃,比較適合炸各種含水分較少的菜餚,如干炸帶魚、幹炸黃魚、幹炸裡脊等。 做飯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油熱了以後,扔進蔥花「噝噝」爆響,同時油煙四起,其實是許多人印象裡都以為的只有油大量冒煙才是適合炒菜的溫度,這是一種誤解。..

烹調過程中怎樣掌握火候和油溫

7樓:幸運的楓陽

在烹調過程中, 火候一般有旺火、中火、小火、文火四種。火力有大小,至今一直是以火焰的高低、 火的顏色程度以及輻射熱的強弱來區別的。

旺火:火焰高而穩定,呈白黃色,煤氣呈淡藍色,光度明亮,熱氣逼人。一般用於快速烹製, 如炸、炒、爆等。

中火: 火焰低而穩定,熱度較高,火色紅亮奪目。適用於蒸、煮、燴等烹 調方法。

小火: 火焰低而搖晃,呈紅色,光度較暗,熱氣較大。一般用於煎、貼、攤等烹調方法。

文火: 火焰細小而時有起落,呈青綠色,光度發暗,熱氣不大。一般適用於燉、燜、煨、焐等烹調方法。

8樓:蘋果綠養生網

溫度高低對於菜餚的質量很有影響,當爆炒青菜時,要求油溫高,下菜快,時間短,如果油溫過低,下鍋後的菜不能立即達到有的溫度,菜不能立即抄好,則菜就會出現出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炒「揉」 了。

油炸食品油不能太高,否則就會出現外糊內不熟的現象。油溫常用「成」來表示,一般情況下一成油溫為23°c,當油在鍋底中心略有小油泡泛起油溫為一二成;當油麵波動便沒有什麼油煙時,油溫為三四成;若沒面波動加劇且有油煙裊裊上公升,沒溫是五六成;沒面波動漸趨平靜且朋大量油煙上公升,沒溫便是七八成;到油煙密集筆直上公升,油溫則達九成熱了。

第1步煸炒:沒溫達五六成熱時,原料即可下油鍋,並始終用旺火煸炒。這樣油的高溫可使原料迅速受熱,表面脫水,腥雜味也可隨之氣化掉。燒出的菜餚就會清美鮮嫩。

第2步爆炒:爆炒的目的是使菜餚脆嫩爽滑,原料持薄漿或乾脆不下漿,且要求加熱的時間短,所以,油溫燒至八成熱以上再下原料比較合適。

第3步滑溜:滑溜的原料大都上漿,油溫過高,澱粉驟遇高溫容易粘連,油溫太低,上的漿會脫落下去,因此,使油溫儲存持在四五成熱比較妥當。

烹調時還要根據原料的大小來定油溫,形體大的,燒的時間長的,油溫要低些;反之, 體積小加熱時間短的,油溫要高些。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應靈活掌握。

茄子油炸太吸油了,有沒有別的烹飪方法?

現如今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所以人們對於美食上的追求也是越來越多。在這當中,茄子是日常生活當中人們能夠見到的最平常的一種蔬菜,而且茄子本身就口感非常的黏糯,所以已經受到很多國人的喜歡。並且在很多家庭在買到茄子之後,都會選擇將這些茄子和辣椒一起炒著吃,或者是將這些茄子用燜的方式將它們悶熟。但是也有...

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烹飪工藝與營養這個專業學什麼?

本人是在校大學生,專業就是 烹調工藝與營養 首先我先說一下。營養師考證沒記錯的話,要有五年的相關行業工作經驗,才能考證,據說還很難噢。非要學這個專業的話,建議你還是去新東方吧hh.我現在是準大三。已經在實習了,不過,這個專業實習都是去廚房打荷之類的。說真的不建議啊!學廚師 西點 西餐 早餐 有眾多專...

中國從哪個朝代開始用油炸烹飪食物的?歐洲國家呢

華夏民族的烹飪以蒸 煮為主。清朝的時候還沒有花生油。早期烹飪頂多用動物油,就是脂 牛羊油 膏 豬油 因為我們的榨油技術還沒有從國外傳來。漢朝的時候張騫終於從西域帶回了胡麻,我們才開始用麻油。僅限於點燈。說起油炸食品,就不能不提食用油。因為糧食缺乏或者技術落後的原因,在一些古代文明裡我們看不到食用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