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駱問萍答長
李白沒有寫安史之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安史之亂爆發於755年,而李白在762年去世,因此他並沒有直接目睹或經歷安史之亂。雖然安史之亂對唐朝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但李白在生前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場戰亂的嚴重性,因此也沒有將其寫入詩歌。
其次,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他的詩歌主題多以抒發個人情感為主,而非記錄歷史事件。雖然他的詩歌涉及了唐朝的政治和歷史事件,但大多是以個人視角和情感表達為主,而非客觀的歷史描述。因此,李白可能並沒有將安史之亂作為詩歌主題,而選擇了其他更符合他創作風格的主題。
此外,李白在安史之亂期間的生活和經歷也影響了他的創作。在戰亂期間,李白可能四處流浪,經歷了許多鎮巨集艱辛和困苦。這種經歷可能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和主題選擇,使他更關注個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等方面,而非直接反映歷史事件。
總之,李白沒有寫安史之亂飢旅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爛襪括時代背景、個人經歷和創作風格等因素。
2樓:青島英茂匯
感到恥辱。
李白對安史之亂和唐玄宗的做法感到恥辱,自己的恥辱感也逐漸形成而後不久而終。
李白加入永王李知襲璘的搭坦兄幕下,寫了《永王東巡歌》,不僅讓李白失去了最後的建功立業的機信正會,還淪為了階下囚。
李白叛亂後是誰救的
3樓:彩雨暢談娛樂
李白是郭子儀救出來的。
郭子儀(697年-781年7月9日),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壽州刺史郭敬之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收復兩京有功,加司徒、代國公。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權,處於閒官。
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有功,進封汾陽郡王。
李白基本資訊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鎮派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於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學士,賜金放還,遊歷全國,先後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即位後,捲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塗縣御絕令李陽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後世羨孝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
4樓:靜雨
郭子儀救了李白。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應邀到給永王李璘做幕僚。還寫下李櫻詩「但用東山謝安石數含,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句。756年,李璘戰敗被殺,為李璘出謀劃策的幕僚李白,**入獄,按律法判決,自然是死罪。
郭子儀出面,替李白贖罪,58歲薯擾笑的李白流放夜郎。
5樓:呼時芳仝娟
李白叛亂後,有兩個好友前來求中橡救,乙個是高適,另乙個賣蔽旁是郭子儀。然而,高適未能成功為並灶李白求情,最終是郭子儀出面,替李白贖罪,使得58歲的李白免於死刑,被流放夜郎。
安史之亂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以安祿山為首發動戰亂,目的就是趕唐玄宗 當時的唐朝已經安定許久,就連唐玄宗本人都忘記了什麼是戰爭。所以當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才給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這場動亂引發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唐玄宗本人問題,再加上他寵溺楊貴妃,才讓大唐惹來了這麼一場風雨飄搖的戰爭。說來也挺可笑,早年的唐玄宗是一個仁德的...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為什麼說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大的一個轉折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後世史學家解讀歷史,都這麼個腔調!反正呢,小屁孩乍一看內,就算去想,容也想不出別的,也就同意這種說法!呵呵!所以呢,什麼是學校呢?什麼是教學大綱呢?就是結合很多代人的人生,來制定符合小孩子學習的東西!這種教學大綱不要求培養出多善於思考,多優秀的人才!只要求培養出不離經叛道的那...
安史之亂的結局是什麼,安史之亂的原因過程結果是什麼?
上元二年 761年 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 762年 十月,唐代宗繼位,啟用唐將僕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 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寶應二年 763年 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