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皮影最好 中國哪兒的皮影戲最好

2025-05-29 18:30:11 字數 2812 閱讀 9621

1樓:弎斧子半

從唱腔來說,皮影戲都是用方言演唱,所以當然大多數人覺得本地的皮影嫌含戲好聽。就影人造型和刀工來說,我感覺有代表性的還是陝西皮影和唐山皮影,造型俊美,刀工兆螞講究。陝西皮影造型溫婉細膩,唐山皮影造型粗獷豪放大氣。

環肥燕瘦,各有芹猜笑千秋。**,一目瞭然。

2樓:網友

這個只能看你喜歡哪種流大曆派了。

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滾知搜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陳龍皮影、沔陽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猛友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

關於皮影的介紹

3樓:腦棟大開014號

相關介紹如下。

1、大和尚:又稱打棒的,裝扮的是行者武松形象,一副武生打扮,身穿黑打衣,腰繫白大帶,雙手持六十公分長的木棒,為開路先鋒,威風凜凜。

2、小嬰哥:一身孩童打扮,身穿紅衣,頭戴孩發,手持馬鞭。

3、樵夫:—身穿黑打衣,頭戴草帽圈,肩挑扁擔,碧中一副「拼命三郎石秀」的打扮。

4、老座子:為京劇裡的青衣打扮,手拿團扇,身穿青黑色衣服。

5、白杆:—身穿一身白戰衣,手持藤條,藤條上吊著綢布做的蝴蝶。

6、傻公子:—裡穿粉色抱衣,外罩一件綠色大敞,頭戴棒槌巾,手拿扇子,一副紈絝子弟胸無點墨、追蜂惹蝶的樣子,並透著幾分傻氣。

7、青杆:—身穿藍戰衣,手持藤條,藤條上吊著一條綢布做的魚。

8、漁翁:一身黃道袍,腰繫腰包,頭戴草帽圈,下巴飄著白色髯口,漁翁要表現出老態龍鍾的樣子,講究活靈活現,模仿撒網、收網、逮魚、摸魚的場景。

9、劉二嘎子:典型的地痞鄉紳,是乙個浪蕩公子形象,頭戴禮帽,身穿藍袍、紅坎肩,手拿二尺長的菸袋,肩上森慧閉挎著個酒瓶子。

10、劉二姐:一身花旦打扮,大包頭、大辮子,頭上插滿五顏六色的花,中間正鳳,一手拿手絹,一手拿扇子,和劉二嘎盡顯挑逗躲避。

11、傻媽:一身彩旦衣,手拿大蒲扇,一副無拘無束的樣子。

12、傻小兒:頭扎朝天小辮此裂子,上身對襟小襖,下身兜兜褲,一手拿著馬鞭,一手提著小籃子,跟在傻媽身後撒嬌、搞怪,語言滑稽幽默。

中國哪兒的皮影戲最好

4樓:電子科技a導航

皮影戲的發源地是陝西。陝西是皮影藝術的發源地,近代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影戲史略及其現狀》中認為:「中國影戲之發源地為陝西,自秦漢至隋唐當皆以其最盛。

陝西皮影主要分為以華縣皮影為代表的東路皮影和以鳳翔皮影為代表的西路皮影。與東路的華縣皮影彎指老相比,鳳翔皮影人物逼真傳神,造型大方舒展,配以鄉土氣息十足的秦腔,皮影戲很受西府群眾歡迎。

皮影戲的特點皮影戲的道具主要為影窗,一般的高度是3尺,寬度為5尺,高度最高不會超過4尺,寬度不會超過6尺,主要是以白紙來進行作幕,這樣可以能夠方便乙個人進行埋公升操作,乙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逗穗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

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同時還會用到油燈一盞,從而對映影人和表演動作,演出時,皮影緊貼螢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

好玩的皮影戲

5樓:時與說娛樂

好玩的皮影戲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

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罩攔遊,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碰者螞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爛指歲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皮影戲的保護現狀

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湖北省雲夢皮影藝術團和山東省泰安市範正安皮影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佈的首屆文化飢睜遺產日獎。

2011年11月27日,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正在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逗蘆衡歲遺產**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正式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物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經典的皮影戲有哪些?

6樓:乾萊資訊諮詢

常見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

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圓孝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皮影的藝術文化背景和文化符號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皮影流派眾多,代表性的皮影流派有 陝西皮影 北京皮影 樂亭皮影 山東皮影 湖北皮影 四川皮影 遼南皮影 廣東皮影等,不同地域的皮影在藝術語言的表現上各有千秋。皮影,亦稱影戲,是一門融貫技與藝的光影藝術,它集繪畫 雕刻 影像 表演和唱白為一體,兩千年來,以其精彩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內涵豐富著中國的民...

初期影戲電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呀急用

a,這些影片大多披著一層社會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回吹所謂含有褒善貶惡之答意義的主旨。以此為依據來編演故事 b,影片的創作原則是以戲劇化衝突原則為基礎的.情節的曲折生動作為衡量影片敘事成功的基本標準,注重影片敘事中的傳奇 巧合等因素的應用,注重結構跌宕起伏 c,在影片的時空表現上以較大的敘事段落的戲劇性...

我國古時中的皮影戲為什麼會被埋沒

皮影戲在我國古代中國深受喜愛,尤其是在民間。可以說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大瑰寶。皮影戲惟妙惟肖,表演豐富多彩。皮影戲的消失可以說是一大遺憾,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皮影戲走向沒落呢?即使足不出戶,人們都可以瞭解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件。而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路,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