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的內容
1樓:匿名使用者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 曾子曰察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型沒臘》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卜滑,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翻譯:孔子說:"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論語十二章的內容。
2樓:親吻魚魚丫
位子1曰:「學而時習2之,不亦說乎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4,不亦君子5乎?」—學而》
佔位曾子曰:「吾日6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佔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7,四十而不惑8,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返賀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佔位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佔位子曰:「學而不思則罔9,思而不學則殆。」—為政》佔位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佔位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佔位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佔位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佔位子在川上數世悄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罕》薯渣佔位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佔位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子張》
3樓:最美不過初遇
高二論語12章翻譯及原文如下:
論語》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
2)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里仁》)
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晌櫻。
譯文】1)孔子說:「做人卻不仁,怎樣來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卻不仁,怎樣來對待**呢?」
2)孔子說:「早上明白了仁義之道,晚上為它去死也可以。」
3)孔子說:「君子知曉的是道義,小人知曉的是利益。」
4)孔子說:「見到有賢德、有才華的人就想若向他學習,希望和他看齊;看見沒有德行、才華的人,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森答一樣的錯誤。」
5)孔子說:「為人過於質樸,文采不足,則顯得粗野鄙陋,文采過多超過質樸,猶如史官顯得浮華。文與質合理配合宴春叢,這樣才可以成為君子。」
6)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不抱負遠大且意志堅強,因為他擔當的東西重而且路程遙遠。把在天下實現仁作為自己必須擔當的責任,不是很沉重嗎?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遙遠嗎?」
《論語》十二章意思,論語十二章而的意思?
論語 第十二章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學而 翻譯 孔子說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
論語十二章中為人態度的格言警句,從論語十二章中找出說明求知態度的句子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bai和個人修養,du 啟發人們熱愛zhi學習,加強dao 自律。第二回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答繼承和創新。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 學 與 思 的辯證關係。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 虛心求教的可貴。第...
論語 十二章中的哪幾句與孔子勸學表達的主旨有異曲同工之妙?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 見賢思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