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蘇軾婉約之作,不輸秦觀 晏幾道?

2025-06-05 07:45:24 字數 1175 閱讀 3533

1樓:漫讀古詩詞

蘇軾有名詞《蝶戀花》數首,就很能說明問題。

蝶戀花》屬於大熱門詞牌,歷來名篇佳作迭出,尤以歐陽修、柳永以及蘇軾另乙個篇目為絕唱,且都是言情,似乎很適合寫豔詞,蘇軾就以此詞牌填過多闋,也大都屬於這一類。我們就以這首《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為例,來看蘇軾的婉約詞功底。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這是蘇軾典型的婉約詞。儘管他是豪放代表作家,但他作的婉約詞數量上遠遠多於豪放戚亮一類。作為開山立宗的大師,人們總是關注他創造性的一面,忽略他傳統性、繼承性的部分,儘管這一部分也很優秀。

詞抒本意,寫的是男女戀情。以男人的視角來寫,充滿著對昔日戀情的回憶、惋惜,可能還夾雜著絲絲甜蜜。

上闋開頭就是初遇的難忘,正沉浸著,突然被打斷了,迴歸現實。於是一陣失落,因為曾經的美好已經是過去式了。高唐夢斷是詞人用的熟典,將男女分離的現狀委婉道出。

故回到現實,看著眼前成雙成對來來去去飛的燕子,心裡不是個滋味:我們分手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太短。

整個上片在回憶與現實中切換,流露出不捨與惋惜的痛心,不斷閃回的初見,便是詞中所謂「好夢」。這裡的「好夢」,不單單指做夢會夢見,更指偶爾無端地會想,猛然回神,會發現一切恍然如夢,尤其是對那種獨特美好消逝的惆悵,很多戀人分手後都會有的感覺。

納蘭成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晌仔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蘇軾的整個上闋,似乎都在喟然長嘆這一句。

下闋又陷入回憶之中。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都是無限春風,那嬌羞,那當人宴遊笑整秀髮的深意,雙方明白,卻只能在眉目含情悄悄對視之下,許以秋波,難以人前熱烈的互相傾訴。

詞最後一句頗耐人尋味——人前深意難輕訴——到底是說當時在場的人較多,不便傾訴,還是說兩人萌生的情感本身不為世俗所容?這裡面有馳騁的空間。而這一次的回憶,是上闋初遇的細說,還是另外一次難忘的會面,也是不確定的。

詞從回憶到現實再到回憶,結構分明,敘事之中,有詳有略,通過不斷的回憶,反映了人失戀的痛苦,對一段美好感情留不住的無限傷婉,是東坡詞中風調清麗之作。置於「花間」,何遜秦。

七、小晏。

2樓:隨身書卷

蘇軾是詩詞大家,什麼風格都能駕馭,婉約備宴之作如「明月幾時有」「十年派滾晌生死兩茫茫」都是情真意切,措辭華麗的詞,不必婉約派代塵鋒表秦觀等差。

為什麼說桃花扇是中國戲劇史的巔峰之作

它表現的是抄凜然大義,並且襲是通過一個社會底層的婦bai 女表現出du來的,那樣的境界和zhi覺悟連男子也dao未必做到,卻是一個風塵女子的所為,這更震撼人心,是鮮明的對比,也是以前沒有過的。其思想之深,感情之壯闊,都是空前的。因此是巔峰之作。與之前的戲劇相比,桃花扇 不再侷限於個人的愛恨情仇,而是...

為什麼《女神》是開一代詩風之作

女神 熱來情歌頌了反帝反封自建的人民革命,以及人民大眾的理想,鮮明地體現了 五四 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女神 還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女神 又是一曲歌唱工農群眾及勞動創造的頌歌,表現出樂觀,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女神 中泛神論思想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但它往往體現出一種積極的 深刻的表...

蘇軾為什麼被貶密州蘇軾被貶密州經歷

密州知州 蘇軾 講到蘇軾,我們都對他比較熟悉了,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蘇軾的生平頗具有傳奇色彩,經歷多樣而又坎坷,如同一部厚重的歷史書,要在短時間內完全仔細的翻閱完是不易的。我們知道蘇軾一生有多次被貶經歷,但需要說明的是,蘇軾不是被貶到密州的,蘇軾的連續被貶始於 烏臺詩案 而此時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