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瘋狂的王老闆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言:「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西漢河上丈人所著《老子河上公章句》解析為:「聖人慾人所不欲,人慾彰顯,聖人慾伏光,人慾文飾,聖人慾質樸,人慾於色,聖人慾於德;不貴難得之貨,聖人不眩為服,不賤石而貴玉;學不學,聖人學人所不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人學治身,守道真也;復眾人之所過,眾人學問反,過本為末,過實為華,復之者,使反本也;以輔萬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實者,欲以輔助萬物自然之性也;而不敢為,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
觀周圍各色人士,人生過程,苦總是如影隨形,正如佛所說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而苦的程度卻並未與錢財、地位呈反向相關關係,更多的時候,人生的苦痛反而因財富的增長和地位的提公升在增多或加劇,這實在令人遺憾,也值得深思。
仔細觀察、細細體味,人生之苦都源於「執」,執著於一定要如何如何,執著於應該如何如何,主觀的願望與客觀的現實之間差距越大,心理上感受的不適就越多,苦的感覺就越重。在物質追求上如此、在事業成就上也同樣如此,甚至在人際關係上,你以為的希求人家如何如何,包括對你的下屬、子女、配偶,但你的希求和對方的努力或者狀況相差甚遠時,你的苦就產生了。前文《道德經》所言「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就是告誡人們凡事不要太求理想,不要違背自然狀況,不要執著,事物可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無需也無力去改變太多,如果執意要去過度改變,其反作用力會很大,給你帶來的苦痛也就很多,這實在大可不必!
諸葛亮不失為智者,更不失為能人,但其最後的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應該很令人回味。道家講究「無為而治」,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反對有為,更反對妄為。道家特別崇尚水德,認為人生應該學習水的處事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我以為,像水一樣利養萬物——做利人利己的事,像水一樣隨方就圓——以各種形態來適應環境,像水一樣積極向上而不失圓順—— 一直向東、矢志不移,又能靈活變通,像水一樣無我無私——不爭利、甘居卑下,一切都會祥和,一切都會順利,自然也不會有衝突,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痛苦。
文學作品中所提到的「寓言」是什麼?
2樓:網友
「寓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樣式。是隱含有勸喻或諷刺性的小故事,往往用誇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擬人化,通過乙個撓趣味的小故事來說明深刻道理。它起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
在我顯,戰國時代曾出現了許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後代不少的成語都來自於寓言。
3樓:卑微_所以內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手法[2]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乙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天地肅殺,萬物為芻狗 啥意思?
原詞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今本 道德經 第五章。意思是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 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 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吧 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
萬物始然的意思?萬物欣然什麼意思
萬物始然 是一種哲學觀念,認為所有事物的起點都可以追溯到同乙個起源。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十分重要,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 的問題。從哲學角度來看,萬物始然 的本質是 道 或 天 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基本規律和本原力量。萬物始然 是對宇宙和生命起源的一種理解,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以同樣的方...
翻唱過萬物生的歌手有誰,萬物生原唱是誰
有很多。這裡列出來幾個 .小月 .關淑怡.薩頂頂.鬱可唯.梵文.多多.群星。阿卡貝拉,so voice。全是清唱,加上b blox 萬物生原唱是誰 萬物生。作曲 薩頂頂 黃毅。作詞 高曉松。演唱 薩頂頂。從前冬天冷呀 夏天雨呀水呀。秋天遠處傳來你聲音暖呀暖呀。你說那時屋後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裡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