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李清照《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2021-03-05 09:21:48 字數 5921 閱讀 3132

1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畢業**就是研究李清照,但閱覽眾多文獻也沒有找到《如夢令》兩首的確切創作時間, 但 總的說兩首《如夢令》愁意很濃,是她的後期詞作(南渡後),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

「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應是綠肥紅瘦」一首,便是丈夫出外做官是清照所寫,表達思念不捨之情。

宋王朝經過167年「清明上河圖」式的和平繁榮之後,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個遊牧民族。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於公元2023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

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後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而後丈夫在流亡途中病死他鄉。

所以綜合來說背景:1.丈夫外調 2國破家亡 3.丈夫病逝 4.流浪他鄉、生活孤寂

至於賞析,網上隨處可見,我就不多說了。以上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2樓:植皓尾幻巧

如夢令·李清照(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賞析一】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註釋】

①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評解】

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

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悽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集評】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

「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李清照《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3樓:小薇薇

1、寫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2、原文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註釋

①如夢令:詞牌名。

②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選自《漱玉詞》。

③常記:長久記憶。

④溪亭:一說此係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於大明湖畔;二說泛指溪邊亭閣;三說確指一處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蘇轍在濟南時寫有《題徐正權秀才城西溪亭》詩);四說系詞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處遊憩之所,其方位當在歷史名山華不注之陽。

⑤藕花:荷花

⑥爭渡:奮力划船渡過。

⑦鷗鷺:泛指水鳥。

譯文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4、簡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如夢令 當時的寫作背景 5

4樓:柯玉

寫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這是一首憶昔詞。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註釋:①如夢令:詞牌名。

②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選自《漱玉詞》。

③常記:長久記憶。

④溪亭:一說此係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於大明湖畔;二說泛指溪邊亭閣;三說確指一處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蘇轍在濟南時寫有《題徐正權秀才城西溪亭》詩);四說系詞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處遊憩之所,其方位當在歷史名山華不注之陽。

⑤藕花:荷花

⑥爭渡:奮力划船渡過。

⑦鷗鷺:泛指水鳥。

譯文: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5樓:雙子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反映了作者前期作為少女和**的生活與情懷,其格調歡快而清新自然,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句中交代了遊玩的時間、地點,時間為曾經的一個日暮時分,地點為溪亭。緊接著是去溪亭玩的主要內容。

即「醉」,僅一個「醉」字,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少女們暢飲的圖畫。在「醉」字前面,詞人又加了一個「沉」字,從側面表現出少女時期那種童心未泯的情趣,有點任性,但任性得可愛,任性得活潑。因為「沉醉」,她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其實從「沉醉「詞可看出詞人當時是敞開胸懷盡情的遊玩的。在這種情況下,她也許一時根本沒想到要回家。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詞人玩的很開興,以至於忘了歸路,但玩興沒了之後,她想起了回家,再者天色也已晚了,於是她駕舟,在湖面飄蕩,可惜由於「沉醉」而「不知歸路」,於是便順其自然地誤入「藕花深處」。詞人的情感是很細膩的,而藕花作為水鄉特有的女子般溫柔的花,是絕對能引起她心頭的火花的,所以她明知「藕花深處」非「歸路」而「深入」其中,從情感的角度分析,正好體現了詞人尋找大自然中的樂趣的衝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從「爭渡」一詞看,當時遊玩的並非詞人一個,也許詞人當時約了一群年齡相仿的少女,共遊溪亭,而這群少女又極其活潑好玩,所以喝酒,而且還「沉醉」了,醉了之後卻還要比拼,要「爭渡」,更顯其活潑好玩的一面。由於當時天色以晚,鷗鷺們累歸藕花深處,卻被這群好玩的女子驚起。如果發揮豐富的想象,每個人腦中都回浮現出一幅「藕花深處」一群少女「爭渡」而「驚起一灘鷗鷺」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該詞僅用小令的方式,用30餘字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畫面。用心品讀,讀者似乎回聽見一群無憂無慮的少女喝酒行令、嬉笑玩鬧聲。隨著這群少女的「醉」,我們也醉了,是被她們天真活潑的可愛而感化,被詞人所描繪出的這幅清新明快的少女醉歸所陶醉。

我似乎看見一群少女在夕陽西斜的傍晚,相約與小湖邊的一座亭子裡,暢所欲言,或吟詩作賦,或打鬧嬉玩,或行酒令,不止不覺中一個個都滿臉紅霞飛舞,醉眼朦朧中不知歸路,卻還遊興未盡,駕者小舟互相追逐,將一葉葉小舟駛進晚風中飄搖著藕花中,卻一不小心驚起一灘鷗鷺,展翅飛向漸黑的夜幕。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作者青春年少時,出去玩到太陽落山,然後因為喝醉了,划船誤入了荷花深處,驚動了滿灘的水鳥,它們都飛走了。這首詩不是即興寫出的,而是一種對往事的回憶,算是一種追述吧!

7樓:匿名使用者

是李清照外遊時所作。

《如夢令》的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

8樓:105動漫

清照這首小令以簡樸字句、情節來串結,用敘述、對話體的方式來交待來龍去脈,宛若電影畫面般將鏡頭從遠拉近。首先描述一夜不停息的風雨,纖細的女子憂心戶外綻放的海棠不能入睡,只能藉酒消愁,賴以排遣。一覺醒來,擁衾未起,詢問啟戶捲簾的侍女,粗心的女侍往外望,漠然回道:

「都一樣啊。」女主人聽了,嘆息不已:「你難道不知道嗎?

那紅的變少,綠的見多嗎?」李清照以其纖細的心靈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見著了一夜風雨,不由自主便興起詞人惜春、惜花的愁懷。〈如夢令〉整闋詞表面上似乎只是平鋪直述海棠花的凋零,其實女詞人從中更想吐露的是閨中少女對於青春流逝的焦慮與憂愁,因此以「綠肥紅瘦」來比擬對春天的留戀。

李清照〈如夢令〉其實也是善取前人智慧,運用許多先人的巧思,再加以點綴、拔乎其萃,成為千古絕唱。〈如夢令〉背景的鋪陳受唐人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點化而來,採其風雨、花落的意象。至於更直接的關聯,則取自唐末韓偓〈懶起〉一詩: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韓詩中清楚點出夜雨、海棠、捲簾,其抒發感觸皆被李清照所本,脫胎成「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如夢令〉雖承襲前人牙慧,但出乎其類、技壓群雄,反聞名遐邇,為後人所盛傳。

◇【歷久彌新說名句】

李清照《如夢令》一詞最經典之句在於「綠肥紅瘦」,王士禎《花草蒙拾》評此為「人工天巧,可謂絕唱」,李清照的同代詩人胡仔在其《苕溪漁隱叢話》中也說:「綠肥紅瘦,此語甚新。」李清照以紅、綠相對稱,對比甚為鮮明、強烈,不僅豐富視覺饗宴,也讓人品會更深層的韻味,因而突出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除了李清照詞以外,白居易也曾將色彩的運用比擬得相當精湛,其〈憶江南〉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以江花紅勝火、江水綠如藍相對印,豐富了詩詞色彩的美麗,讓人感同身受,彷彿真見火紅的旭日、藍綠的深邃江水。

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也常為後人拿來代稱春逝夏來。近代文藝作家瓊瑤,善喜在其作品中穿插宋代詩詞章句,早期作品《窗外》描述一對年齡差距甚大,且不為外界許可的師生戀,男主角是位中學國文老師,女主角則是正值二八年華的豆蔻少女,兩人因為皆對文學有所愛好而陷入愛河。其中瓊瑤就曾引用李清照詞「綠肥紅瘦」來代稱熾熱夏天的到來,她寫道:

「天氣漸漸的熱了起來,臺灣的氣候正和提早來到的春天一樣,夏天也來得特別早,只一眨眼,已經是『應是綠肥紅瘦』的時候了。」沈從文的作品《如蕤》更絕,將洋溢詩意的「綠肥紅瘦」拿來實際比擬女性穿著打扮,在《如蕤》一開頭他就寫:「從二樓上來了一個女人,在寬闊之字形樓梯上盤旋,身穿綠色長袍,手中拿著一個最時新的硃紅皮夾,使人一看有『綠肥紅瘦』感覺。

」從「綠肥紅瘦」的形容帶出**女主角的特徵。沈從文還嫌一次不夠深刻,下文又再度強調一次:「正因為那點『綠肥紅瘦』的暮春風度,使人在第一面後,就留下一個不易忘掉的良好印象。

」沈從文並非不瞭解李清照詞句內涵,而是故意運用巧思、諧意來塑造形象,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經典名句因而得以脫胎換骨,以新形象繼續在新時代輾轉流傳。--文心

李清照如夢令,《如夢令》李清照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文 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鑑賞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 花菴詞選 中題為 酒興 玩...

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

《如夢令》的主旨是什麼,李清照如夢令主旨?

如夢令 描繪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表達了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1 作品原文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2 作品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