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哪些民俗習慣潮汕人有哪些風俗習慣?

2021-05-22 06:21:04 字數 5622 閱讀 5743

1樓:llx雄雄

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有句話叫:「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

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於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

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綵。吃團圓飯。

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潮汕人叫「正月半」,歷來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當天家家戶戶門楣上都要插上榕葉、竹枝,以保平安;慶元宵的節目主要有:

營老爺、賞花燈、添燈、猜燈謎、拋錢擲彌勒佛等。

清明節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過紙」。舊時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漆油出新石碑號,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

端午節潮汕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潮汕賽龍舟分「真龍」和「假龍」兩種。在包粽方面則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簷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施姑」當天,潮州人或以村為單位搭臺「施孤」,或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於地上,焚香禱祝,並把香插在房前屋後的地上。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1.芋頭祭祖。

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2.

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3.燒塔。

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

冬節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除夕潮汕人稱之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髮沐浴換新衣,然後開始祭祖。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

而後有「圍爐」吃團年飯、給壓歲錢(又叫「壓腰」)。和守歲諸環節。

勞熱「勞熱 」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裡、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

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託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

「定親」又稱 「訂婚」、「行定」、「食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

「請期」也稱 「擇日」、「送日」、「提日」。

潮汕美女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迎親的程式繁多,儀式隆重。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孃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孃家過夜。

2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習慣1 是 打群架械鬥傳統排外思想,閩南人明朝大移民(朱元璋時代 「洪武移民,朱棣時代「永樂遷民)莆田到廣東之後,發生莊寨械鬥,會鄉械鬥,廣東閩潮械鬥,新加坡的閩潮械鬥,潮汕人是閩南人有械鬥內鬥信仰,廈門郊區蔡村老爺神廟就是械鬥神

民俗習慣2閩菜系潮州菜,潮汕功夫茶不輸福建功夫茶,明朝閩南的移民把閩菜發展出潮州菜

民俗習慣3 潮州**與流行於閩南漳浦地區的「南音」異曲同聲,音韻風格十分相近,被研究古**的權威專家學者稱為中原古**的「活化石」,有「綠色**」之美譽。福建閩南地區民間剪紙以漳浦縣剪紙、泉州刻紙最有代表性。漳浦剪紙與潮汕剪紙在方言中同稱為「鉸花」,剪紙無論在藝術風格與民俗活動中的用途都極為接近。

潮汕民俗資源豐富,歲時節俗、禮儀習俗、用品服飾等均有特色,自成體系;既有駟馬拖車、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築,又有水布、市藍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樣羹、食冬節丸等飲食習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紅桌、出花園等婚娶、生育習俗;有賽花燈、遊標旗、「營老爺」等遊藝民俗,也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儀;有「三山國王」、「天后宮」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語歌曲、潮劇等的民間曲藝文化。以及以「和、愛、精、潔、思」為特徵的潮汕工夫茶。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民俗資源豐富,歲時節

俗、禮儀習俗、用品服飾等均有特色,自成體系;既有駟馬拖車、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築,又有水布、市藍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樣羹、食冬節丸等飲食習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紅桌、出花園等婚娶、生育習俗;有賽花燈、遊標旗、「營老爺」等遊藝民俗,也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儀;有「三山國王」、「天后宮」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語歌曲、潮劇等的民間曲藝文化。以及以「和、愛、精、潔、思」為特徵的潮汕工夫茶。等等

潮汕人有哪些風俗習慣?

4樓:愛慢餅

潮汕人外出習俗

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

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潮汕人待客送客習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要招呼客人坐在適當位置。遠道來客,還有遞巾洗臉之禮。

敬菸茶。敬菸茶是潮人最普遍禮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菸的人,客人到來,也會很熱切買菸。

潮人好臉子,敬菸要用高階煙,若無高階煙,常向客人道聲「對不起」。舊時,在農村,農民用煙筒吸菸,客人到來,為客人裝煙點火,遞煙筒時,常用手掌擦煙筒嘴,然後遞與客人。後來,有了紙菸,就給客人捲紙煙。

在清代,潮人還有敬檳榔風俗。乾隆《潮州府志》載:「蔞葉檳榔,無時釋口,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

」後來,檳榔蔞葉,少有,旱菸捲菸普及,敬檳榔禮俗,遂為敬菸茶代替。

送客 農村送客較為熱情,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他們尊守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這種風俗,但不若農村之講究。

潮汕人(英文名:teochew people,hokkien),即明清時期所稱河洛人,近代所指潮州人,當代民系學裡所指河洛民系、潮州民系、潮汕民系,系歷代從中原南下福建後遷入粵東地區的早期漢人後裔,他們起源於中原、繁衍於潮汕、成名於海外,當代絕大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約一千萬,常住國內其他地區的潮人超一千萬,遷居海外的則有一千多萬,故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該群體在海內外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近代以來享有盛譽,為各國元首所重視。

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各大領域尤其是商界成就顯著 。故早在上世紀初便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

潮汕地區的前身是有著共同語言及民俗文化的潮州八邑地區 ,即今潮汕三市(2023年,汕頭市 分置為潮州市,揭陽市和汕頭市)和豐順縣,廣義上還包括汕尾市,另在過去的定義中還分佈加入潮州第九邑大埔縣、漳州市南部。

近年來,潮汕三市已逐步落實同城化,並討論構思規劃潮汕城際軌道。2023年3月,關於合併潮汕三市並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兩會討論。2023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會長兼主席陳經緯再度提案,建言潮汕三市合併 。

潮汕地區有什麼風俗習慣?

5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人外出習俗

穿著——

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

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攜帶——舊時,人們上圩市多帶市籃、籮筐;走親戚帶裝禮品的花籃、藤籃,如遠行攜帶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錢人用藤莢、皮箱。解放後,人們時尚用軍幹用的揹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後,各式各樣手袋、揹包、皮箱,隨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們外出多步行,遠途坐船為多。計算路途遠近,以10華里為一鋪,通常走一小時。轎是富貴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鎮多有專供僱用的轎鋪,官貴者坐四人大轎,一般有錢人坐二人抬竹轎,新娘出嫁坐花轎。

轎在解放後已棄用。本地極少有牛車,沒有馬車。解放後,駐軍曾有馬車,後也為汽車代替。

20世紀以前,內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篷船,上蘇杭、下海南及出遠洋靠雙桅紅頭船。汕頭開埠後,門戶開放,外國輪船紛紛到來,外資、華僑、內資輪船公司甚多,內河也行小輪船。至30年代水運發達,人們出洋南下北上做生意,多坐輪船,紅頭船退位。

潮汕鐵路2023年動工,2023年建成通車,成為汕頭與潮州人們交通的主動脈。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各市縣普遍築汽車公路,2023年築汕頭飛機場;至此,海陸空交通全面暢通,有錢人、生意人,多以此為交通工具。清末**初人力車(黃包車)成為市區路面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無論城鄉,短途仍靠步行。

解放後,大量單車出現,市區腳踏三輪車也多,至六七十年代,汕頭成為單車密度最高地區。80年代後,汕頭海陸交通全面發展,摩托車也成為全國密度最高地區;公路交通和市區公共汽車,也逐步發展。出門坐車、坐船、搭飛機,不管長途短途,已成為人們外出的習慣。

平原地區過河,舊時多靠渡船,解放以來多已建橋,農村的小渡船,也已是鳳毛麟角。

辭送——凡親人摯友遠行,必有辭送。潮人出洋謀生者眾,遠離故土,未知何日迴歸,親情惜別,往往纏綿悱惻,或互贈禮品留念,或送錢財作盤纏,或煮雞蛋甜丸送順風,千叮嚀,萬囑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禮。舊時有「父母在,不遠遊」觀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業為重,觀念漸變。

宜忌——舊時遠行者,路途艱險,多有求神問卜,選擇吉日之俗。動身之時,宜說吉利話,忌說跌、沉、翻、倒一類詞語。近年交通事故頻生,司機和旅客,也還有求神保佑和摜珓者。

潮汕人待客送客習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要招呼客人坐在適當位置。遠道來客,還有遞巾洗臉之禮。

敬菸茶。敬菸茶是潮人最普遍禮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菸的人,客人到來,也會很熱切買菸。

潮人好臉子,敬菸要用高階煙,若無高階煙,常向客人道聲「對不起」。舊時,在農村,農民用煙筒吸菸,客人到來,為客人裝煙點火,遞煙筒時,常用手掌擦煙筒嘴,然後遞與客人。後來,有了紙菸,就給客人捲紙煙。

在清代,潮人還有敬檳榔風俗。乾隆《潮州府志》載:「蔞葉檳榔,無時釋口,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

」後來,檳榔蔞葉,少有,旱菸捲菸普及,敬檳榔禮俗,遂為敬菸茶代替。

送客 農村送客較為熱情,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他們尊守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這種風俗,但不若農村之講究。

潮汕美食有哪些,潮汕的美食有哪些?

潮汕牛肉丸,牛肉丸又有牛肉丸與牛筋丸兩種,肉丸細嫩口感嫩滑而筋丸則較有嚼勁 牛肉丸是潮汕地區著名且有很具備代表性的特色小吃,來到潮汕一定不能錯過這道美味小吃 2潮汕腸粉,潮汕腸粉與廣州拉腸雖相似但卻又大有不同,潮汕地區的腸粉結合了本地的口味,經過長時間的嘗試改良從而造就了新的特色風 味 這也是一道潮...

潮汕民居民俗,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名的藝術形式有 相聲 天津時調 天津快書 話劇 跨鼓中幡 高蹺 耍獅子等。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 數子 的曲調,用三絃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

潮汕文化有哪些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定的揭陽戍為前身 隋王朝設定的潮州為中心發展演進而來的中國區域文化,潮州文化是漢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遺存,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不斷髮展而形成的漢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其涵蓋範圍甚廣,主要包含 潮州方言 潮劇 潮州 潮州工藝 潮州木雕 潮繡 潮州大鑼鼓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