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與記承天寺夜遊表露的感情有何不同

2021-03-07 22:33:27 字數 5270 閱讀 8820

1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除了抒發作者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任職時的憂傷苦悶之情外,還表現了他當時安閒自適的闊達心懷.

2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文章表達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我排遣,同時表現蘇軾的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散文,作品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憂深冷寂,孤悽悲涼。

3樓:充蕾輝媚

小石潭記——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

《記承天寺夜遊》和《小石潭記》有何不同?

4樓:永遠的混血王子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

bai貞元

du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zhi的改革,被貶dao為永州司馬,王叔內文被害。容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於是寫了《小石潭記》。

蘇軾被貶黃州,寄情于山水,但《記承天寺夜遊》則表達了他豪邁奔放,心胸豁達。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寫夜間的月景,一個是寫水潭的景色,而且作者當時的心情也不同,《小石潭記》裡作者因為政治上的不滿意而心情淒涼,《記承天寺夜遊》中作者卻是因為睡不著覺,所以才觀月景

6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性格不同,蘇軾的性格比較開朗

7樓:

作者不同啊 。蘇軾和柳宗元當然不同了哈哈。

柳宗元寫小石潭記與蘇軾寫記承天寺夜遊是的心情有什麼不同

8樓:迪蒙智慧交通

一、 身份相同,命運也相同:

他倆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同為「天涯倫落人」,命運都相同,都遭到貶官降職.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革新政治的活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實際上有職而無實權.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寫詩託諷,結果被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以誹謗新法罪逮捕入獄.次年出獄,被貶為黃州作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團練副使.

二、 體裁相同,寫作背景相近:

《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都可以看作遊記.《記承天寺夜遊》蘇軾寫於被貶官作黃州團練副使的元豐六年.本文就是他夜遊承天寺時,觸景生情而作的一篇抒情小品.

《小石潭記》則是柳宗元在貶官之地永州時寫的.本文原題為《至小丘小石潭記》,是著名的《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文章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十分引人入勝,既是一篇遊記,更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三、 寫作技巧也基本相同:都善於運用比喻修辭方法、反襯的手法、側面描寫的方法來表現景物的特徵,都做到情景交融,都是按照作者的行蹤為線索來組織材料

《記承天寺夜遊》比喻句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

文章擺脫了一般描繪月色的方法,顯得清新、雋永、富有詩情畫意.側面描寫的方法來寫月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這裡無一處寫月,但又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從而描繪出一幅清新、秀美的月下竹柏圖,創造了一個冰清的玉潔,空明如水的月光世界.蘇文寫的是景,但景中有情:「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這裡表明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喜悅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月色的美好不也反襯了作者境遇的淒涼嗎?

最後「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廣袤的時空對「吾兩人」的以大襯小,雖不言情,而其情自見,情感深蓄在詞語之中.這種感情有其特定性,表現為曠達.作者不是沉溺於感情的深淵中,而是尋求解脫.

這種曠達情緒反映了這個時期蘇軾的思想狀況,也使這篇散文顯得瀟灑、優雅.

柳宗元十分善於觀察各種山水的形態,抓住各種不同山水的特色,假如說山水也有個性的話,他就能夠抓住山水的個性把它生動地刻畫出來.如第三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作者連用了三個比喻:小溪的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它是靜止的;就溪水而言,就像蛇在遊動,它又是運動的.作者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小溪的兩岸,就象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這樣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事物形象來.遊小石潭要寫小石潭景,潭中水的描寫是必不可少的,而作者僅在第一段寫了水聲「如鳴佩環」、「水尤清洌」幾個字.第二段則乾脆撇開潭水,寫游魚約百餘條,歷歷可數像在空中,沒有什麼依託.

空靈至此,魚若處子,水清的緣故.陽光能直射水底,魚影佈於石上,一動不動.水清的緣故.

水是魚的生命,魚兒忽然遊動,姿態優雅,似與遊人同樂,水有靈氣的緣故.這一段無一字寫水,卻無一字不寫水.作者巧妙地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以潭中魚寫潭中水,潭中水清、靜、靈的特點凸現在紙上.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所以寫得突出,還因為他不像一般人遊山玩水那樣,浮光掠影,只得到一點浮泛的印象.他是把自己的性格、遭遇都寫到山水中去,對山水確實有深切的觀察體會,確實深有所感.這樣才能夠創出新的境界,寫出情景相生的遊記來.

觀魚時寫「似與遊者相樂」,也折射作者的欣賞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幽傷的心情的反映.

四、 同是寫「樂」,表現方式不一樣:

《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 解衣欲睡,月色悄然入戶,於是作者「欣然起行」,高興、喜悅之情已溢於言表,「念無與為樂者」,徑「尋張懷民」,一個「尋」字,主動去邀請,可見心情之迫切,作者寫出了心理變化過程.「懷民亦未能寢」,說明大家彼此心心相印.作者是直接從心理感受來寫「樂」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見空明澄清、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作者感傷之情油然而生,好在作者是一個比較豁達、灑脫之人,能在逆境中帶著一份「閒情」 去欣賞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而且是以「閒人」自居.這或許是作者的灑脫,也或許是作者的自嘲吧.

《小石潭記》作者「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1)、作者「樂聽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那樣優美、悅耳動聽.這是從聽覺來寫的.

(2)、樂見游魚.課文的第二段寫「似與遊者相樂」,我們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作者在這裡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來寫的.(3)、樂望潭源.

(4)、遊者同樂.作者調動各種感官來寫樂.

五、 作者都能抓住特徵來寫,但時間不同,景物的特點也不一樣.

《記承天寺夜遊》記的是「夜遊」,所以起筆就扣住了「夜」字,徑入題旨.「解衣欲睡,月色入戶」,這樣便把前面提到的「夜」具體化了.更重要的是,點出了「夜」的特點是月色融融,而非月黑風高.

月光臨照,庭下如積水空明,可以推見到月色之明瞭;「水中藻、荇交橫」,可以推見月光之清.月光透過竹柏枝,投影地上,才會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積水空明和藻荇交橫,相映生色,互相烘托,就平增添了月夜夜遊的三分美景了.

蘇軾在此文中處處扣住「月」字寫夜遊,這是特點之一.他寫月,不像初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繁詞競採,而是輕點幾筆,則境界全出,這是特點之二.蘇軾寫月夜景,不是明寫,而是暗寫,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清朗空明,這是特點之三.

《小石潭記》記的是「白天」的景色,突出「水清」.作者在第一段突出「水尤清洌」,清得可見「全石」.在第二段寫到有景物:

有游魚,有日光,有影像,是魚、光、影在清水中的和諧融合.作者採用「定點特寫」的方法,集中於潭中,魚兒是活動的,猶如「空遊」,突出水清;日光下徹到底,影像布落石上,也突出水清

9樓:何湛漢錕

都是被貶了之後抒發心情時寫的,但有什麼不同嘛,因為景物有不同,所以抒發的也不同。《小石潭記》以小石潭襯托心情,而另一篇描寫的是月光,寫出作者的感慨。

望採納~·

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作者心境有何異同

10樓:亢子木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柳宗元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清幽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作者蘇軾「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雖累遭貶謫,仍然樂觀、豁達,以「閒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文章還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相比較而言,柳宗元主要表達了悽苦的寒涼的情感,而蘇軾則更加豁達樂觀,更多的是感慨.

比較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的異同從寫作手法和作者感情兩方面進行比較

11樓:憶染年似涼城

同:它們均寫景,一文摹寫潭中景色,一文摹寫院中月光.兩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

它們借景抒情,抒寫著自己的切身感受;它們託物言志,都因貶官,排遣著自己內心的鬱悶.兩人這些較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們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寫作手法,較為相似.

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描寫、襯托等手法.《小石潭記》一文,描寫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來襯托,以潭四周的環境氣氛來襯托心情;《記承天寺夜遊》一文,描寫的是月光,用積水空明與竹柏影來襯托此月光,當然最主要的是用來襯托作者在貶謫中感慨微深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異:1.兩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如,在《小石潭記》中,文章最後寫到潭上的氣氛,借景抒情,抒寫了作者悄愴悲涼的心緒.

文章的結尾處,就以「其境過清」收盡全篇.因為景物稍有差異,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你看,《小石潭記》描寫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圍環境,而《記承天寺夜遊》描寫的是承天寺周圍環境及其月色.

柳宗元身處潭邊,蘇軾步入庭院,都因被貶,各自產生的複雜感情大抵還是有所差異的吧.雖然兩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記》的寫景方式是寓情於景,《記承天寺夜遊》的寫景是寫景抒情的有機結合.

4.文章的格調不同.柳宗元的文章淒寒,蘇軾的文章閒曠.「文如其人」,此言用在他倆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聯絡兩個人的其它文章,就更能佐證了.所比較的兩篇文章,它們的感情基調就是很不相同的.用文章的句子就可說明了.

《小石潭記》中,寫道,「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這樣寫道:「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寒光,都傾訴著作者皎潔而悲涼的情懷.

請採納,謝謝

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

小石潭記 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作者借寫小石潭的幽深寂靜和清麗之景色,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 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比較《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的異同處

同 它們均寫景,一文摹寫潭中景色,一文摹寫院中月光.兩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們借景抒情,抒寫著自己的切身感受 它們託物言志,都因貶官,排遣著自己內心的鬱悶.兩人這些較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們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寫作手法,較為相似.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描寫 襯托等手法.小石潭記 一文,描寫的是小石潭,以潭...

記承天寺夜遊的古今異義詞,《記承天寺夜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 古義 只是 今義 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 古義 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 罷了 今義 名詞,耳朵。閒人 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 今義 與事無關的人 月色入戶 戶 古義 多指門 今義 窗戶 人家 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 想到 今義 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