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包子為什麼再蒸會變黃包子蒸後為什麼變黃了

2021-03-08 06:47:28 字數 4569 閱讀 9885

1樓:匿名使用者

包子copy發黃,是因為發酵用老面放得過多,或者是蘇打,泡打粉放多了所致;

包子做法

主料:豬肉 (500克) 、白菜 (450克)調料:蔥 (適量) 、姜 (適量) 、蝦皮 (適量)、香油 (適量) 、鹽 (適量) 、醬油 (適量)、 五香粉 (適量)、 花椒粉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1、麵粉加上酵母和適量的水揉成光滑的麵糰,放至溫暖處發酵。

2、把肉餡從冰箱裡拿出來化凍。

3、白菜掰開後洗淨。

4、然後切成小顆粒,並擠出水分。

5、蔥姜切碎備用。

6、將蔥姜粒放入到肉餡中。

7、再加入蝦皮,鹽,醬油,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香油。

8、加入擠完白菜的水,攪拌上勁。

9、再將白菜碎也倒入進肉餡中攪拌均勻。

10、攪拌好後備用。

11、麵糰發酵好後取出。

12、搓成長條。

13、切成均勻的小劑子。

14、輕按壓扁。

15、再擀成小圓片。

16、並放上適量的肉餡。

17、從一邊打摺捏上包好。

18、蒸鍋裡刷上油,將包子逐個放好。

19、冷水上鍋,蒸20分鐘即可。

2樓:內相兒往

因為酵母發酵的關係

麵糰裡面本來就會偏酸

還有面粉本來就不是純白色的 是偏黃的

所以黃色是很正常的

太白的包子新增太多漂白的新增物 其實比較不好

包子蒸後為什麼變黃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蒸出的包子發黃,是因為發酵用老面放得過多,或者是蘇打,泡打粉放多了所致;開裂是因為面和得不勻,且太乾造成麵糰表面粘性不夠,做好包子後面團粘合不牢,升溫後,發酵膨脹就裂開了。

解決辦法:

正確方法是,

1、和麵時乾溼適度,擱放發泡劑適度,以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酵母為例,一般發泡劑的比率5%即可。同時,放入少量白糖,因為酵母菌有很強的噬糖性,白糖可以幫助發酵。

2、發泡劑放進乾麵粉內,儘量順時針攪拌和勻。

3、揉麵軟硬要適度。不能太乾。要力保參與發酵必須的水分充足。這樣做好的包子才不會開裂。

4、麵糰表面不沾手的,蒸好後比較有嚼勁,沾手的,蒸好後嚼勁較小。可以自行選擇。

4樓:

略微有點黃是正常的,面的本色就是那樣。黃過頭了就是麵粉有問題,或者鹼放多了等。

我是做包子的請問蒸好的包子放一會為什麼會變黃

5樓:湘廚衡陽何

你按下面的做法試試

包子做好涼水上鍋大火蒸30分鐘左右《邊蒸邊醒》,時間到後關火。

注意剛蒸好的包子不能立即掀開鍋蓋,因為鍋裡面氣溫高氣壓低,外面氣壓高,外面的高氣壓會把包子壓扁,出現發黃或者塌陷起點,所以包子蒸好後先等五到十分鐘,慢慢冷卻了再掀開鍋蓋,這樣才又鬆軟又白

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用

為什麼蒸包子會這樣?

6樓:匿名使用者

看上去包子就是發麵沒有長,蒸出的包子塔巴巴的,如果仔面長得好,上去是一些蜂窩洞,這樣蒸出來的包子有蓬鬆感的,包子又好吃又鬆軟又好看,味道可好吃了。

7樓:王鵬大大大活寶

面沒有發開!發開的話面成蜂窩形,裡面!還有可以放點小蘇打!和糖加速發麵的時間!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好像是水溫和受熱問題。一般的、我們將包子包好之後,需要在蒸籠中鋪上一層屜布,這樣防止包子皮底部被蒸汽浸溼而導致包子皮不能正常蓬皮。

沒有屜布的,可以在蒸籠底部刷上一層食用油,這樣防止包子破皮,影響賣相。

我們在蒸包子的時候,鍋中不要加入熱水,我們需要冷水上鍋。包子需要冷水上鍋**蒸15分鐘即可,包子熟透之後等待3到5分鐘再開蓋。

9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院

早餐還是要和專業師傅去學習,不然做出來的也不好吃

10樓:小豬發財

為什麼蒸的包子會這樣蒸的,包子會這樣放的鹼不夠。

蒸出來的包子為什麼變成黃色了? 5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有沒有使用泡打粉或者發酵粉。都不可能會變成黃色,就算普通的麵粉也不會變成黃色的。你可能麵粉中摻有番薯粉。這樣才會出現這種顏色。

12樓:老來樂

別的東西才會變成黃色的。如果沒差別的東西,變成黃色的就不能再吃了。

13樓:我祝家人平安

你肯定在發麵之後,放鹼面多啦,再揉不勻就會出現發黃問題。

為什麼包子蒸出來是黃色的

14樓:都在搶我的名字

1、食用鹼放多了

2、麵粉本身的原因

擴充套件資料

包子的做法:

1、酵母加溫水浸泡化開(溫度不燙手即可),靜止5分鐘左右。

2、麵粉中加入糖、鹽、色拉油和混合好的酵母水混合成雪花狀的面絮,慢慢揉成光滑的麵糰。手工揉麵10-15分鐘左右,用洗衣服的手法進行揉麵。

3、將和好的面放入容器內蓋上蓋子,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等待發酵(冬天溫度低,可借烤箱發酵,也可以放置在溫水上面發酵),發酵至原來麵糰的兩倍大,能看到麵糰有很多蜂窩狀氣孔即可。

4、揉麵,擠出裡面的氣泡,揉到非常的光滑無氣泡。

5、排氣完畢後挫成長條,方便分切,挫長條且記不要撒乾粉,挫好後表面撒少許乾粉防粘。

6、排好氣的麵糰進行平均分配,每個皮的重量在40克至50克左右,然後將面依次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形狀可以包上自己喜歡的任何餡。

7、依次包好包子,包子依次排好放入蒸籠中,請留一定的空隙,進行發酵。

15樓:舞璇瀅

包子蒸出來是黃色的原因:

一、食用鹼放多了,鹼放多包子會黃。

二、麵粉原因,沒用增白劑,都是有點偏黃的。

一般家裡製作包子,包子生坯包好後就要上籠蒸了,在此要掌握好蒸包子要多長時間。生坯逐個放入籠屜中後,每個包子之間要留有約2指寬的空隙。籠屜放入鍋中,鍋底加適量清水,加蓋用旺火蒸約10-15分鐘即熟。

拓展資料:

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一般由麵包裹著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面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

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

「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包子一般是用麵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

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等。

16樓:匿名使用者

蒸出的包子發黃,是因為發酵用老面放得過多,或者是蘇打,泡打粉放多了所致;開裂是因為面和得不勻,且太乾造成麵糰表面粘性不夠,做好包子後面團粘合不牢,升溫後,發酵膨脹就裂開了。

因為小蘇打的成分是碳酸氫鈉,在發麵過程中會產生碳酸鈉,也就是鹼,鹼的顏色是黃色的,所以包子最後也顯示為黃色。

拓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和麵時乾溼適度,擱放發泡劑適度,以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酵母為例,一般發泡劑的比率5%即可。同時,放入少量白糖,因為酵母菌有很強的噬糖性,白糖可以幫助發酵。

2、發泡劑放進乾麵粉內,儘量順時針攪拌和勻。

3、揉麵軟硬要適度。不能太乾。要力保參與發酵必須的水分充足。這樣做好的包子才不會開裂。

4、麵糰表面不沾手的,蒸好後比較有嚼勁,沾手的,蒸好後嚼勁較小。可以自行選擇。

17樓:零食物語

原因一、食用鹼放多了,導致而成。

二、麵粉原因,沒用增白劑,都是有點偏黃的。

包子的做法:

用溫水把酵母融化好,可以適量的加一點糖。

然後把酵母水慢慢倒入麵粉中攪拌成棉絮狀,揉成光滑的麵糰。

等面發到兩倍大的時候,用手指沾麵粉在中間戳一下,不回縮就證明面發好了。

把發好的麵糰分成均勻的小麵糰。

小麵糰按扁扁,然後用擀麵杖擀圓,擀的時候注意邊緣薄,中間厚。

在擀好的皮平鋪在左手上,然後放上準備好的包子餡,包成包子。

包好的包子模型放在鍋裡蒸屜上蓋上鍋蓋在醒20分鐘。

鍋中水開上汽後在蒸15分鐘好了,閉火後,不要馬上揭開鍋蓋,待2-3分鐘後在揭開鍋蓋。

18樓:叫那個不知道

一、食用鹼放多了,導致而成。

二、麵粉原因,沒用增白劑,都是有點偏黃的。

擴充套件資料

食用鹼並不是一種常用調味品,它只是一種食品疏鬆劑和肉類嫩化劑,能使乾貨原料迅速漲發,軟化纖維,去除發麵團的酸味,適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慾。

食鹼大量應用於食品加工上如麵條、麵包、饅頭等。

常用名:通常口頭稱的 鹼

19樓:湘廚衡陽何

是鹼放多了,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在水裡放一兩勺醋,再將包子蒸五分鐘,包子就變白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我做的包子蒸出來是黃色的,是什麼原因呢?

我做的包子是黃的為什麼,我做的包子為什麼會發黃

略微有點黃是正常的,麵粉的本色就是那樣。黃過頭了就是麵粉有問題,或者鹼放多了。非常白的那種包子是加了增白劑的,吃了對人體有害。如果沒有放鹼,那麼就是麵粉的原因。還有就是面發過頭了,是老面發的嗎。鹼重了,就是把發酵粉用多了一些哦 可以少加點或是多用些面 我做的包子為什麼會發黃 您和麵的時候加發酵粉了麼...

為什麼我做的包子總是塌陷,做包子蒸出來後為什麼總是塌下去

做的包子總是塌陷?只需要記住一點,自己在家就能做出立體包子。首先在大碗中放入400克麵粉四克酵母 一勺白糖促進酵母的酵,再逐漸倒入200毫升的溫水,先把酵母溶化後再把面攪成面絮狀後揉成光滑的麵糰,麵糰揉光滑後放到陽光處開始發麵。餡是自家速凍的肉肉先用溫水把它泡上,然後我們開始切肉肉,切好後剁碎,包包...

我家包子為什麼蒸久了會發黃 早上做的包子蒸到中午就慢慢的變黃了

那是面沒有起好就匆匆上籠蒸的結果!是鹼面放多了嗎 要不就是麵粉的問題 包子蒸後為什麼變黃了 蒸出的包子發黃,是因為發酵用老面放得過多,或者是蘇打,泡打粉放多了所致 開裂是因為面和得不勻,且太乾造成麵糰表面粘性不夠,做好包子後面團粘合不牢,升溫後,發酵膨脹就裂開了。解決辦法 正確方法是,1 和麵時乾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