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嚮往西天「極樂世界」,而為什麼佛教高僧臨死前卻都祈求

2021-03-22 00:10:44 字數 5167 閱讀 8477

1樓:匿名使用者

「極樂世界」也稱

淨土、樂邦,是佛教徒信仰的理想世界。它源於婆羅門教,認為淨土是毗溼奴(護持神)所居住的天界。

小乘佛教也有人信奉這一思想,但大乘佛教的經典提到的淨土有兜率天淨土、靈山淨土、蓮花藏世界、琉璃淨土等。而最詳細描述淨土思想的,則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淨土宗就是根據它們而建立的。淨土宗認為,人只要唸佛,修觀,死後便可進入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 佛教認為,時間、空間、佛土都是無窮無盡的,而在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教化眾生,而極樂世界則是這無窮無盡世界中的一個。

按《阿彌陀經》中的說法,它離人們居住的地方有「十萬億佛土」遠,那裡無量功德莊嚴、聲聞、菩薩無數。在那裡,有好住的,宮殿、精舍、樓觀等均以七寶莊嚴,微妙嚴巧;有好聽的,萬種伎樂皆是法音;還有好吃的,百味飲食,隨意而來。其國人美貌端莊、智慧廣博。

總之,在那裡,但享其樂,全**苦。 兜率天是梵文的音譯,其意為「妙足」、「知足」、「喜足」。

佛經上說,兜率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欲界天的一部分,是諸天人眾遊樂處;內院是補處菩薩住處,也是彌勒寄居於欲界的「淨土」。所謂補處菩薩,就是修菩薩道已達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間成佛的菩薩。

釋迦牟尼下生成佛前便寄居於此。

釋迦成佛後,彌勒補缺進住此處,等56億7千萬年後下生閻浮提就佛道,釋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後也「往生」於此。兜率天一晝夜相當於人間400年,此天居者徹體光明,能照耀世界。 基於上述,許多德高望重的佛教大師如玄奘法師、道安和尚等,臨死前,都祈求「往往」兜率天的原因,也便顯而易見了。

佛教不是說一切都是空嗎,為什麼卻嚮往極樂世界

2樓:熊貓油油

並非佛嚮往極樂世界,而是佛設方便門,使得眾生通過極樂世界這個中間過度階梯能迅速的方便地成佛。

高高在上的不是佛,而是我們自己對佛的尊敬,就好像父母並不是高高在上,他們甚至為我們做牛做馬,但我們把父母看的高高在上一樣,並不矛盾。

佛在地獄中也有顯現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皆空,佛法不空啊,雖然佛大空大悟,徹底圓滿,但是你不圓滿,所以佛來指引你。

至於極樂是否為幌子,這是你的認為。

觀音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提倡眾生平等。

地藏王偉大是地藏王的偉大,並沒有說佛祖不偉大

4樓:木繹

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大學,因為依靠自力修成佛需要很長時間,故阿彌陀佛發48大願為眾生提供良好的修學環境,直至成佛。

為什麼感覺高高在上?樓上的熊貓油油說得很好。

南無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去極樂世界不是去享受

的,那裡是學校,全宇宙師資最好,在那裡可以最快,最穩當地學到真正的「無我」和「空」。(我們這邊也是學校,不過學習環境似乎不大好,是不是?呵呵~ 學了很久都學不會,體會不到怎麼樣才是空。

)佛祖和地藏王菩薩本質是一體的,所謂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然,眾生無量,根器也無量,所以佛開無量方便法門,度無量眾生。(給眾生最適合,最好接受的教育方法。)

本質上一樣,形象上就可以千變萬化了,有人喜歡跟校長學的,佛祖就變成校長的樣子去教,那人最歡喜,有人覺得和校長有距離感,但喜歡跟同學交流的,和光同塵,佛祖就變成同學、學長(菩薩)去教,令那人得利益。

借用《地藏經》上面的一段**:

地藏菩薩本願經

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只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

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

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

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6樓:唯梅子

1.佛教是般若空.不是頑空.所以要嚮往極樂世界.

2.佛是在常寂光土.地獄是眾生心中的地獄.不要用平面結構來看待佛教.佛教是立體結構.

7樓:ionic豪

as兄 您好!

佛法所說

一切空,即非一切空,是名一切空。

此空非無常空,非斷滅空無,非緣起性空,非本質是空,此空乃指空性,而是指向一切眾生本來面目之理體--真心本際,然而此心無見聞覺知,從來不住六塵,因此稱它空性,有時候又稱為非心心、無心心、無心相心、不念心等。都是直指此心之體性。

佛陀從來就沒有高高在上,因為已經沒有慢心了,佛陀過去所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並不是一般人、一般眾生所認知的我,而是真我--也就是空性心。

這也是佛法難知、難證之所在!

8樓:☆冷月仙狐

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我們眾生在這個因果不空的前提下,想要修證到往生淨土,這個功夫是非常了得的,沒有幾個人可以修成。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在那裡去修行。

佛菩薩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分工不同。阿彌陀佛曾經立下非常巨集偉的願望,希望一切唸誦他法號的人,都能往生淨土,即使待業也可以往生淨土,這難道不偉大麼?他的慈悲願力,難道不殊勝嗎?

只是他們服務物件不同,但是他們心中的慈悲,都是一樣的。

9樓:放棄灬輪迴

佛教為什麼這樣我還沒參透·不過對於極樂世界的詳解我卻有收藏

「世界」者,世指時間,界指空間。時空交融,故稱世界。

「極樂」者,梵語「須摩提」譯中文名也。或譯安養、安樂、清泰等。名雖有殊,皆極樂義。

《要解》謂極樂世界:「乃永離眾苦,第一安隱之謂。」眾苦者,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也。

娑婆有此八苦,極樂則永離。安隱者,安泰而無任何隱憂之謂。極樂世界是第一安隱之處。

《西齋淨土詩》所謂:「十方一等莊嚴剎,終說西方出異方。」者,此也。

要知,諸佛國土皆為有四:一者常寂光土,是諸佛所居之土;二者實報莊嚴土,是四十一位次之法身菩薩所居;三者方便有餘土,是聲聞緣覺所居;四者,凡聖同居土。凡指六道凡夫,聖指佛、菩薩、緣覺、聲聞等諸位聖人,聖人應化世間,與凡夫同居一土,故名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有二:一穢,二淨。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穢土。

以此土五濁重穢不淨,充溢身心內外,是為凡聖同居穢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淨土。其土有不可思議淨妙莊嚴,庭下碧流微吐韻,殿前瑤草細吹香,池含八德,華髮四光,韻天樂於六時,施裓花於億剎,諸佛護念,十方共贊,質zhi4託寶蓮,永無退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如是等等淨妙莊嚴,無可盡述。故為凡聖同居淨土也。

又十方諸佛國土中,四土有隔有礙,同居土中人不知上三土事;極樂世界,四土圓融無礙。同居淨土亦通於方便、實報、寂光等上三土。《疏鈔》雲:

「隨其機異,所見亦異,有於同居見寂光土,有於同居見實報土,有於同居見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見本土。」《要解》雲:「今雲極樂世界,正指凡聖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

」二大師所說,其意是一。而《要解》所云:「今雲極樂世界,正指凡聖同居淨土」者何?

良因本經中所說依正莊嚴之情境,皆是極樂凡聖同居淨土之境況故。故吾輩常言「極樂世界」者。主要指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而言也。

又娑婆極樂,三身四土,須分橫論豎論。若在娑婆則須豎論,豎論者,斷見思惑,則出同居而入方便。斷塵沙惑,則出方便而入實報。

此時可見佛之報身,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無明斷盡,乃見佛之全體法身耳。是故眾生斷惑之淺深不同,所見之佛身亦異。若在極樂則須橫論。

橫論者,則不移同居,即可橫超上三土,謂見思斷盡,不移同居即見方便。塵沙斷盡,豁破無明,不移同居即見實報,亦得見佛之報身。無明斷盡,寂光全顯,不移同居即見佛之全體法身耳,故蓮池大師雲:

「隨其機異,所見亦異」,正此之謂也。此是極樂娑婆不同之處。

結上可知,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有別於十方諸佛世界之凡聖同居土之處有二:一者、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淨土;十方諸佛世界是凡聖同居穢土。二者、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淨土橫具、涵蓋上三淨土,所以其土佛菩薩等諸上善人俱會於凡聖同居淨土中,導致極樂世界凡夫與聖人隔而不隔,總在一處;而十方諸佛土中,佛菩薩等居上三淨土,待眾生緣熟方下同居土教化眾生。

緣盡還回上三土,因此導致凡夫與聖人不隔而隔,形同陌路。譬如娑婆世界釋尊住世八十載。眾生緣盡後,佛即回常寂光土。

其間空過五十七億六千萬年,方有彌勒菩薩下生此穢土示現成佛。所以穢土之佛,如曇花一現,眾生難值難見。極樂世界眾生見佛,欲見即見、隨時可見。

故知極樂世界有別於十方諸佛剎土之處,正是指凡聖同居淨土,而非上三土也。

佛教術語。也稱淨土、樂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沒有苦難的理想世界,是相對於世俗眾生所居的「穢土」而言。

淨土的思想起源很早,在婆羅門教和小乘佛教的一些派別中就有它的淵源。在婆羅門教中,淨土是毗溼奴所在的天界。小乘佛教中有些俗人集團已信仰淨土往生。

但作為一種系統的思想派別則在大乘佛教時期。大乘《彌勒上生經》中提到有兜率天淨土;《妙法蓮華經》提到靈山淨土;《華嚴經》中提到蓮花藏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提到琉璃淨土;《大寶積經》中提到如來妙喜淨土;《大乘密嚴經》中提到密嚴淨土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則詳細描述阿彌陀佛的淨土,並根據上述經典的思想建立了淨土宗。

該宗認為人們只要通過唸佛、修觀的方法,就能在一期生命終止時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淨土與彌勒淨土、藥師淨土同為中國佛教徒所信仰的三大淨土。

佛教認為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佛土(世界)無窮無盡,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裡教化眾生。極樂世界即是這無窮無盡世界中的一個。《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離人們居住的「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

在這個極樂世界中,無量功德莊嚴,國中聲聞,菩薩無數,講堂、精舍、宮殿、樓觀、寶樹、寶池等均以七寶莊嚴,微妙嚴淨,百味飲食隨意而至,自然演出萬種伎樂,皆是法音。其國人等智慧高明,顏貌端嚴。但受諸樂,無有痛苦,皆能趨向佛之正道。

《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等所說的東方藥師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也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國土。那裡的地面由琉璃構成,連藥師佛的身軀,也如同琉璃一樣內外光潔,所以稱琉璃世界。

佛經上說此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具有說不盡的莊嚴美妙;那裡沒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沒有五欲的過患;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垣、宮殿都是七寶所成。人們只要在生前持誦《藥師經》,稱念藥師佛名號,並廣修眾善,死後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作為佛教徒應該怎麼祭奠往生的親人

唸誦 迴向 一般是 地藏經 阿彌陀經 迴向 作為佛教徒應該怎麼祭奠往生的親人 你應該全家吃素,不殺生,同時恭敬誠心為他念阿彌陀佛佛號或 地藏經 多多益善。然後以他的名義大量放生,行善積德,供養三寶,幫亡者修福。去超度亡者。這一樁事情,在清朝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是當時佛門的大德,他的著作也很多 還有一...

佛教居士應該遵守哪些規則,佛教徒要遵守哪些清規戒律

有時應酬會喝點酒,為了工作,修行在屋心不一定要完全遵守戒律,但是邪淫一定要戒掉,淫慾不斷再怎麼唸佛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是刻不容緩的。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首先您的說法就可以看出您有錯誤的見解,清規是指中國禪宗改革後寺院所有的一些規定,當你住在漢地的寺院,就要守清規。戒律則是指佛教徒按照發心的不同受的戒...

漢傳佛教徒可以供奉藏傳佛教的佛像嗎

看得出來,你喜歡藏傳佛教的佛像,那就皈依藏傳佛教吧,出家當喇嘛!我個人還是喜歡漢傳佛教,佛像挺簡樸,就喜歡那種感覺,藏傳佛教的不是不好啦,個人審美問題了 是誰規定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是後人根據自己的地域所說的,其實佛教根本內 就沒有漢傳與藏傳之分,因為佛陀容不是單獨在漢地傳完了佛法然後又到藏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