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蘭亭集序的主旨是什麼

2021-07-25 19:23:41 字數 2496 閱讀 2248

1樓:阿沾

中心思想:事物有生就有滅,有樂就有悲;事物由生到滅,由樂到悲,其時間很短暫,倏忽之間,正如白駒之過隙;生命之長短之存滅,不是主觀所能左右的,它取決於自然的造化;批評當時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

這篇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

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創作背景: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

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作者簡介:王羲之,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

2樓:

講的就是王羲之 和朋友們喝著酒,很開心 然後即興寫下

3樓:沃丹丹

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

蘭亭集序的主旨是什麼

4樓:金果

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由美景引發愁思和感慨,作者面對蘭亭美景,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他的悲嘆不等於悲觀。正是因為他對人生充滿了執著才會對歲月的流逝如此悲嘆!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

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

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

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儘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

剛剛對自己所向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

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淒涼和悲哀。

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

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範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

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總之,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後人以啟迪、思考。

蘭亭序集的中心思想,表達了什麼?作者為何寫此篇?

5樓:匿名使用者

嘆人生之短暫,歡樂轉眼就將逝去,人不能永遠長生不老,世世代代都會有這樣的感嘆。

《蘭亭集序》的大概意思

文章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闡述了 死生亦大矣 的觀點,批評了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顯然是有感而作,緣情而發。但是,作為一篇文集的 序 除了批評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之外,還要對結集的目的說一說。參加蘭亭集會的是當時社會上的名流,如謝安 孫綽等人。正如上文所說,他們引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

王曦之的《蘭亭集序》的全文翻譯

永和九年,是癸丑bai年,暮du春三月的開初,我們 聚zhi會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dao亭,在一起 做版修禊的事情。許多權賢人都到了,年紀輕的和年輕老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嶺,有 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還有清澈的激流,溪流 輝映環繞在 亭子 的四周,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眾人 列坐在曲水旁...

蘭亭集序的「豈不痛哉」,作者為何感到痛

文章寫到了兩種人,喜歡 靜 的人,喜歡 躁 的人。前者 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後者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兩者又有相似之處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快樂的時候,得意忘形,感覺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