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肯定管仲為“仁者”,孔子為什麼對管仲評價那麼高?

2021-09-13 13:34:40 字數 4164 閱讀 9044

1樓:蒯秀梅趙鵑

管仲比孔子早171年,對於這位前輩,孔子既有貶的評價,也有褒的評價。孔子認為管仲“器小”,“不節儉”、“不知禮”。這是“貶”的評價。

孔子說:“桓公九合諸候,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這是“褒”的評價。

春秋時,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開創了自周統一以來中原少有的安定團結局面。所謂“九合諸侯”,是說由齊國牽頭召集了九次諸候會盟,維護周王室的王位正統。在這個過程中,儘管齊國實力比較雄厚,但並沒有以強力相威脅、挾持,而是以和平的方式。

所以得到孔子的讚賞,稱管仲的功勞是“仁”的行為。

齊國為春秋五霸之一。一個國家稱霸,實際是顯示自己的強大,以獲得他國的認同。然稱霸有兩種途徑,一條是文明仁義的途徑,另一條是野蠻武力的途徑。

管仲選擇了文明仁義的途徑,所以受到了孔子的稱讚。

2樓:匿名使用者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管中是他兒子~或管中給孔子錢了

孔子為什麼對管仲評價那麼高?

4樓:匿名使用者

那麼孔子為什麼又願意給管仲那麼高的評價呢?看具體的對話。子路曰:

“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這天,一個學生叫子路的,來找孔子。讀《論語》,孔子這麼些學生裡面,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子路。

子路跟孔子,就像李逵跟宋江一樣。而且,我比較心態猥瑣的說一句,從做老師的角度說,你班上有一個子路這樣的學生,實在是幸福了。第一,不管你問什麼問題,他肯定第一個舉手發言;第二,不管他回答的是什麼,他一定答得不對。

其他人一看,說這個樣子還說個一頭的勁,我講得比他好啊,我也說兩句。這課堂氣氛就很活躍了嘛。子路比較戇,性情中人,慷慨就義是他的理想,所以他喜歡為公子糾盡忠的召忽,而對管仲這種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作風,是很瞧不上的。

“未仁乎”前面那個曰,主語還是子路,子路發表意見時常常很衝動,然後就挨孔子訓,所以這次話說了一半,他心裡也有點打鼓,這裡頓了一下,然後才問:“管仲算不上仁吧?”九是多次。

齊桓公多次聚會諸侯,可是大都是“衣裳之會”,不是靠的武力威脅。“你來,你不來我揍你!”這都沒有。

能這做到這些,靠的就是管仲,這說明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這個霸主當得很得人心,那為什麼能這麼得人心?再看下一段:子貢曰:

“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貢也不認可管仲。於是孔子就解釋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於諸侯,一舉匡正了天下,老百姓至今還受著他的恩惠吶。

假如沒有管仲的話,我們都要披頭散髮的穿野蠻人的服裝了。華夏的風俗,男子二十歲成年,就要行冠禮,把頭髮結到頭上,女的十五歲成年,如果定了婚,就要行笄禮,也把頭髮結到頭上。所以如果一男一女,是剛成年就結婚的,那就叫結髮夫妻,因為結婚前剛剛在**儀式上把頭髮結起來了。

戎狄就沒有這個規矩,都是披頭散髮的。華夏族的衣服衣襟朝右邊開,叫右衽,戎狄正相反。披髮左衽,都是戎狄的風俗。

當時戎狄的勢力極盛,《公羊傳·僖公四年》有一句話:“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南方的蠻族和北方的蠻族,他們的勢力已經捱上了。

一個在我們南邊一個在我們北邊,他們捱上了,那我們哪兒去了?我們就好像風中的遊絲,雖然還沒有斷,但眼看著隨時都會斷,這叫“中國不絕若線”。所以,這時能出現一個管仲這樣的人物,實在太重要了。

他的功績,就是捍衛了華夏文明。管仲輔佐齊桓公積極促成諸侯會盟,口號就是:“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

”戎狄都跟豺狼一樣,他們的野心、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你不打他不行;而我們華夏的各國,再有什麼矛盾,是內部矛盾,都是親人,誰也別丟下誰。尊王攘夷,是管仲的大事業,如果他也像“匹夫匹婦”那樣,拘泥於一些小的信用(諒是信用),找根繩把自己勒死(經是繩子,這裡是動詞,勒死),然後屍體丟小水溝裡,誰還知道他啊?管仲以攘夷為號召,孔子再以此推崇管仲,後來就形成了儒家的一個重要命題,叫“華夷之辨”。

當然要說明的是,這不是種族歧視,主要就是一種文化上的優越感。照儒家的傳統,叫“中國則中國之,夷狄則夷狄之”。只要你接受中國文化,那不管你是什麼血統,什麼政治立場,都拿你當中國人看,這叫“中國則中國之”;相反,一箇中國人,卻奇風異俗,那就不承認你是中國人了,這叫“夷狄則夷狄之”。

“夷”們當然不會喜歡這種優越感,但是最終又不得不接受華夏文明確實存在的優越性。比如北宋滅亡後,金兵攻破曲阜,一把火把孔廟燒成了灰燼。但等到統治稍微穩定,金的皇帝便又撥專款把孔廟重新蓋起來,還在民間不知道什麼地方,找了個孔子的後代,尊為衍聖公,--當時孔子正牌嫡系的後代已經跑到了南宋,當然也在做衍聖公,這就出現了一南一北各有一個衍聖公的搞笑局面。

總之,金國是也尊起孔來。

5樓:理長青泰乙

因為管仲輔佐的齊桓公稱霸時喊的口號是“尊王攘夷”,符合孔子對於“禮”的要求,在這點上,他們的價值觀,或者說道德取向是一致的。

孔子認為管仲不知禮,為何仍稱其為“仁”字數100以上,謝謝

6樓:大道教育

禮雖然是仁的表現,但並不完全反映了仁,也不必然導致仁。仁才是最高的道德。管仲雖然逾禮,待遇超過了君主,但其行卻使人民避免了刀兵,而且擊退蠻族入侵,興辦產業使百姓富足,因此是符合仁的。

7樓:可羨梁鴻侶

從《論語·憲問抄》篇中有這樣

bai兩段。第一段是,子路曰:du“桓公殺zhi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dao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另一段是,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

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賜。

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凟而莫之知也!”

從這兩段話可以看出來,雖然孔子認為管仲不知禮,但也清楚的看到,管仲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使當時的中原大地不至於出現大動盪,百姓避免了外族入侵的災難,得以安穩的生活。在管仲做出的種種貢獻看來,孔子認為他配得上“仁”之一字。

8樓:無解函式方程

孔子抄能一言中的,說出了襲“隨隨便便死是bai一點價值都沒有,是

du麻木不仁的

zhi”這個道理,對現dao在有些人動不動輕生(有很多還是高學歷的,好象清華大學,近幾個月自殺的學生不少),不會在逆境中求全是一堂很有必要的補課!綜上所述,孔子對管仲是有褒有貶,愛恨鮮明。但總的來說,貶管仲的是較細方面(私生活上)的問題:

一個人取得巨大成就,也不要太忘形,耽於享樂(後世人評價管仲說到方面:是管仲故意用來迷惑齊桓公和他的繼任人的,是想說明自並無政治野心);而讚美管仲是他的大氣,是他對歷史,對社會對人民的貢獻!孔夫子對人的評價,無論時人,還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來評價,但對管仲,卻用了“仁”字來評價他,可見他對管仲整體評價還是比較高的

孔子論管仲中孔子是如何認為管仲的

9樓:匿名使用者

1,保持了中華之文明傳統、使中原文化不至於淪為夷狄

2,違背了“禮”的制度,指責管仲太過奢侈

3,器量狹小,認為管仲完全可以推行王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違背了“禮”的制度,指責管仲太過奢侈 。

11樓:dear燈芯

子曰:管仲相恆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賜。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12樓:

若非管仲,孔子應著夷服

孔子為什麼對管仲的評價這麼高?

13樓:留香亂語

因為管仲輔佐的齊桓公稱霸時喊的口號是“尊王攘夷”,符合孔子對於“禮”的要求,在這點上,他們的價值觀,或者說道德取向是一致的。

14樓:葉氏婚紗

因為管仲 並不是把目標放在 了跟隨誰上面 而是 治好這個國家 有人說他背信棄義 孔子覺得他為大體著想

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未去秦國孔子周遊列國,為何沒去秦國

一 bai原因 1 地理位置決定的du。秦國地處 zhi偏僻,路途遙 dao遠。孔子內地處山東魯國,容 周遊列國,要到陝西咸陽,不僅遠,而且險。2 思想上不重視。孔子周遊列國是有選擇性的,他認為秦國地處蠻夷,必然未開化,而且秦國接近北方少數民族,民族混雜,不可教化,所以不去秦國。3 思想上的恐懼。孔...

即用,以孔子為招,《孔子世家》翻譯

原文 即用,以孔子為招 譯文 倘若任用你,就要以孔子老師為榜樣了。這是比較明確的翻譯。譯文 倘若任用你,就千定要招聘孔子。也有這樣翻譯的。求語文課文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題。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 聞 1 d2 a 3 d4 1 孔子參與國政三個月,販...

仁者愛人是什麼意思,孔子「仁者愛人」的涵義是什麼

仁者愛人的意思是 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拼音 r n zh i ren 出自 孟子 離婁下 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孟子曰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