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了2023年的「傳國玉璽」,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2022-08-15 09:56:41 字數 4728 閱讀 5795

1樓:國寶上交

就是有現在這塊石頭也殘缺不全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傳國玉璽,所以說才容易丟失,因為價值十分的貴重,加上玉璽本身也比較小,所以就很容易丟失

3樓:松鼠小站

在朝代的更迭,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樣東西是很容易被弄丟的。許許多多的文物,在這樣的時候被弄丟了、弄壞了。並不是只有這一件傳國玉璽,其他的都是很多的。

4樓:寇九分兒

「傳國玉璽」是大寶貝,每個人都在盯著它的走向,所以銷聲匿跡了很可能是被某個人祕密的收藏了起來。

5樓:輕輕若痕

這個可是寶貝,當然要小心保管,如果不小心弄丟了,這個可是國家寶藏,收藏的時間越久越值錢,所以,他就一直消失。

6樓:lw啊雙子

傳承了2023年的「傳國玉璽」,可能是在戰爭中被人藏起來了,或者是被侵略者偷走了。所以銷聲匿跡了。

7樓:度我呀

現在國家如果再用傳國玉璽就顯得落後時代了,而且極易出現意外,防不勝防呀

8樓:給你宇宙

我感覺雖然玉璽對於以前的朝代更替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流逝,它慢慢的就消失了。

9樓:

因為我們封建王朝已經消失了,那麼我們的傳國玉璽也就自然沒有作用了,而且玉璽是作為當時比較有爭議的。

10樓:社交狂人楊帆

對於傳國玉璽來說,它只是一個權威的象徵品,並不是真正的權利,所以人們對於它的保護沒有太多。

傳國玉璽最後找到了嗎?過程有知道的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8月的一天,在莫斯科切爾基佐夫大市場內,中國留學生王澤,從幾個蒙古人的手中,見到了一枚奇特的印璽。憑著自身的文物鑑賞知識,他認定這是中國古代的印璽。經過艱難談判,最終把它購換下來。

之後,通過文物專家對其印文的破解以及熱釋光檢測,確認這就是兩千餘年前的秦王御璽。

中國第一國寶傳國玉璽是怎麼消失的

傳國玉璽現在在哪?

1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時,就丟了

就是<<滿城盡帶**甲>>給鬧的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朝丞相李斯,書寫的篆字

13樓:一劍混沌

故宮博物院或臺灣故宮博物院

14樓:幹筠濯凝海

"傳國璽",又稱"傳國玉璽"、"傳國寶",為中國曆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徵。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秦始皇的那塊傳國玉璽現在在哪?

15樓:牙牙的弟弟

沒有下落,消失了。

秦朝開國以後,秦始皇把和氏璧定為傳國璽,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希望代代相傳,沒想到在秦二世手裡就亡了國。劉邦進咸陽後。子嬰獻上和氏璧交給劉邦。到了西漢未年,外戚王莽奪位。當時的皇帝劉嬰才兩歲,傳國璽由漢孝元太后代管。

據《漢書·元后傳》記載,當王莽讓弟弟王舜向漢孝元太后索要時,漢孝元太后破口大罵,說著漢孝元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國寶被摔得缺了一個角。

後來雖然後來用**鑲補著,但自此留下瑕痕。傳國璽再一次失蹤是在東漢末期。那時政局動亂,漢少帝連夜出逃把傳國璽落在宮中,等他回來時,傳國璽已經不見了。

不久,長沙太守孫堅征討董卓時。在洛陽城南甄官並中找到了這枚傳國璽。

從這以後一直到唐代,隨著政局的動盪和少數民族的南下,傳國璽不斷易主。唐高祖李淵得到傳國璽後,把璽改稱為寶。

傳國璽最終在歷史上失蹤是在五代。從宋太祖時,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擴充套件資料: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璞玉,獻給厲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玉工鑑定為石頭,楚王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

後來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文王讓人把璞剖開,果然是寶玉,因稱稱為和氏璧。楚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他。

但是不久昭陽就將它丟失,有人懷疑是他的門人張儀偷走,拘留張儀審訊。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後來到了秦國,後被拜為秦相

戰國時,趙惠文王從太監纓賢處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後,打算強取,後來藺相如據理力爭,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

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璽。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於是始皇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浪,傳國璽就此第一次失蹤。

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最終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人民網——「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2023年後最終消失

人民網——和氏璧的真相:揭開秦始皇傳國玉璽的失蹤之謎

16樓:提提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去哪了?專家推測在此人墓中,可惜至今都未找到

傳國玉璽是不是毀在了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上

17樓:大雲鵬

傳國玉璽是在南宋末年失蹤的,據說跟小皇帝一起投海了

傳國玉璽是不是被燒化了

18樓:新蘭

樓主您好!

玉石是不能被燒化的。

有人說,是蒙古大汗拿到漠北去了,也有人說 ,是五代十國時丟失了。

傳國璽的去向 已經無從考證了 你看到的是野史

19樓:布諾伊

玉璽既然很珍貴,就應該不會被燒壞

傳國玉璽有什麼實際的用途

20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嘛,必是傳國的時候用的唄,比如先皇的傳位詔書。但是估計始皇帝做方璽的時候想的是作為一種紀念,福瑞的象徵。所以才刻那八個篆字。

傳國玉璽在**?總共出現過幾次? 20

21樓:殘星之沐星雨

傳國玉璽經過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樑、北齊、周、隋,傳到唐朝,至五代十國時失去蹤影

…………

22樓:冬一

傳國玉璽代表著皇權,在中國歷史上和朝代更替中它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歷史長河中,很多人都認為誰得到了傳國玉璽就能是當之無愧的上天認定的帝王,能夠一統天下,坐立江山。傳國玉璽最早出現在秦國,後來伴隨著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多次失蹤和重現。幾千年來,關於傳國玉璽的故事傳說也有很多。

網路配圖

傳國玉璽最早出現在秦代,它的原身是和氏璧,對於和氏璧很多人應該聽說過很多次了,什麼完璧歸趙、什麼卞和泣玉等等故事,都為它籠罩上了一層神祕叵測的面紗。和氏璧誕生後圍繞著它諸侯經過幾多爭奪,最終落到秦人手中。在秦始皇統一全國,成為始皇帝后,命丞相李斯在上面雕刻上「受命於天」四字,希望作為傳國玉璽一代代傳承下去。

網路配圖

秦二世王國後,劉邦得到了它;到了西漢末年,傳國玉璽由漢孝元太后代管。據史料記載,正是在此時王莽篡位想要得到傳國玉璽,被憤怒的漢孝元太后摔到地上,摔破了一角,自此玉璽上留下了破損,一直用**鑲補著。到了東漢末期,漢少帝將玉璽丟失後被孫堅在洛陽城南甄官找到,自此到唐代,玉璽幾經易主,在唐高宗李淵得到後將璽改為寶,一直到了五代宋太祖時便失蹤了。

網路配圖

後來,雖然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有很多,也有人曾經多次稱找到了傳國玉璽,但是大多不可信。在清朝乾隆年間,曾經有人獻給乾隆一塊玉璽,稱是秦始皇傳國玉璽,但是乾隆認為是假的,並不是真正國寶。自此,傳國玉璽流落何方至今成謎。

也許,它已經在戰爭中毀滅,也許被埋藏在不知名的角落,也許在某個人手中。

23樓:銀色血滴

傳國玉璽相傳是和氏璧做成的,最初的擁有者是秦始皇,「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中國曆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玉璽(寶璽),是皇帝行使權力的信物,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寶璽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因為失去了寶璽,皇帝就失去了所有的權力。

自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制定寶璽制度後,這套制度被歷代王朝沿用,一直到清末。歷史上對寶璽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語焉不詳,且不同時期的記載常有互相矛盾之處。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我與一護士同年參加工作,2023年退休,為什麼退休金多我205元

同年同月同日參加工作,同一單位,同樣的工作,同年同月同日退休,退休養老金也不一定一樣。只要社保繳費基數不一樣,最終社保繳費平均指數就不一樣,進入個人賬戶資金餘額也不一樣,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時退休養老金就有差別。受聘於單位社保繳費,是以個人實際收入為繳費基數的 給你公式看看,你就知道為何不一樣了。基礎...

為什么上網查不到2023年報檢員考試成績

2008年的報檢員考試合格分數線為90分 滿分150分 一 12月15日開始,考生可通過手機簡訊查詢成績。移動 聯通使用者編寫手機簡訊 k加空格 bjy准考證號碼 傳送到10668899616 江蘇移動使用者編寫手機簡訊 5bjy准考證號碼 傳送到106209779 對相關資訊進行確認後即可查詢到考...

公元2023年元朝實行科舉考試為什么說是加劇了封建化

那每一個時期的科舉考試,其實在選官制度上,他是在處於一個開放的狀態,就是有所開放,但對於這個 集權的統治的話,那都是加強的 科舉的知識 你好 科舉考試起源於隋,完善於唐,發展於宋,鼎盛於明 改為八股文 廢除於清 清光緒年間廢除 另附上關於科舉考試的分類 清朝時期的 科舉考試 1.童子試 縣試 需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