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 佛教常說的「業」是什麼意思

2022-08-28 00:16:23 字數 5010 閱讀 9130

1樓:潛川如斯

1、簡單的理解,「業」是存在於思想(意)和行為(身、口)中的一切活動,包括善行、惡行、不善不惡的行(無記業);善念、惡念、不善不惡的念。

2、專業的理解:梵語karman,巴利語kamma。音譯作羯磨。

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

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思想。本為印度自古以來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採用此一觀念,作為人類朝向未來努力之根據;其於佛學中之含意與界說分述如下:

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此外,業又可分為二種,思業指意志之活動,思已業指思業中已付諸行動者;於此,思業同於意業,思已業同於身、語二業。

對三業作用之本體(業體、業性),一切有部等諸部派認為意業屬於心法(意志),而身、語業屬於色法(物質);大乘佛教與經量部則主張所有諸業盡屬於心之活動。若論佛教之基本立場,理應採取後者無疑。

佛教上的「業」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業】梵語karman,巴利語kamma。音譯作羯磨。為造作之義。

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思想。

本為印度自古以來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採用此一觀念,作為人類朝向未來努力之根據;其於佛學中之含意與界說分述如下:

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此外,業又可分為二種,思業指意志之活動,思已業指思業中已付諸行動者;於此,思業同於意業,思已業同於身、語二業。

對三業作用之本體(業體、業性),一切有部等諸部派認為意業屬於心法(意志),而身、語業屬於色法(物質);大乘佛教與經量部則主張所有諸業盡屬於心之活動。若論佛教之基本立場,理應採取後者無疑。

3樓:禮進

佛教使用的「業」是梵文कर्मन्(karman,羯磨)的意譯,今譯為「行為」(英譯act, action, performance, business)。「造業」也就是做一定的行為。

「業」按倫理屬性分,可分為「善業」、「惡業」和「無記業」(非善非惡)。所以說「業」就是「壞事」,那是不對的。壞事應該叫「惡業」。

業按作用方式分,還可分為身業、口業與意業等。

——————————————————

〔業〕指有情之行為。梵語karman,音譯羯磨,為『造作』、『行為』之義。此『業』之思想,原是印度獨特的思想,在印度人中相當普及,並以之為招致輪迴轉生之一種動力。

佛教沿用此語,謂以此『業』為因,能招感苦樂染淨之果。而得眾生與器界之報;若於迷界而言,由煩惱起業,由業招感苦果,現出迷界之依正二報。佛教認為一切萬法無不基於因果之法,不僅眾生之種種苦樂果報,其依報——世界之淨穢等,亦悉由業所感。

業之種別甚多,大別之,不出身業、語業、意業三種。此身語等業又可依表、無表之標準加以區分。能表示自心之善等以令他人知曉之業,稱為表業;不能表示自心之業,稱為無表業。

依《俱舍論》卷十三所載,表業、無表業俱以色性為體,故身語二業各有之。意業非色,不能表示,故不稱為表;無表故亦無無表。依此說,業總有五門,即身表業、語表業、身無表業、語無表業、意業。

然若依《成實論》卷七所說,意業亦有無表。另外,《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三(末)載,大乘亦有人謂意有表、無表二種。又,《成實論》卷八分別作業、無作業、非作非無作業,謂業有此三種,其中非作非無作即是意業。

此外,諸經論中將業分別為思業、思已業二種。『思業』是所謂心所之思,即意業;『思已業』又稱思所起業,謂思之所作,即身語二業。此中,說一切有部說身語二業系以色聲為體,故思已業即為色業,然而經量部及大乘謂三業皆以思為體,故思惟思(即『審慮思』、『決定思』二思)為思業,作事思(即動發勝思)為思已業。

此外,又可約三性,而將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三種。或約界之上下及感果之可愛、非可愛,分為福業、非福業、不動業。或約苦、樂、舍三受,分為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業三種;又,此三受業各有定、不定之異,故可再分為決定業、不定業二種;又,決定業中由於受報之時限不同,故可分為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三種,此三種與不定業合併為四業;又有將不定業分為時分不定異熟定、時分不定異熟不定二種,合併前三種決定業而稱五業;又可將三種決定業各分『時分異熟定』與『時分異熟不定』二種,加上前述二種不定業,總計為八業。

此外,又有多種分類法,文繁不具。

關於業之感果,亦有多說。綜言之,斷道之有漏業具有五果,即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斷道之無漏業唯有四果,即除去異熟果。

其餘非斷道之有漏善及不善業亦有四果,即除去離系果。其餘非斷道之無漏及無記業唯有三果,即除去異熟與離系二果。一一諸業準之可分別其果。

此外,業為感果之因,故稱業因;牽引業之力,稱為業力;業之作用,稱為業用;繫縛有情,令不自在,稱為業縛、業系或業繩;其所感之果報,稱為業果或業報。

4樓:煩惱即菩提

用白話講就是記憶所造成的心理力量。

5樓:安裝機電

佛教術語。音譯羯磨,意指造作、作、行動。這一概念是佛陀從傳統印度宗教中繼續下來的,但佛陀更強調作業者的動機及其修持行為對業的支配作用。

從分類上說,有身業(行動)、語業(語言)和意業(動機、意志)三業;從是否以現象表現於外,可以分表業(可見者)與無表業(不可見者);從生果的性質言,可以分黑黑業(引惡報者)、白白業(引善報者)、黑白業(所報善惡相雜)、不黑不白業(擺脫善惡黑白之無漏業,宗教修習行為)四業。業的理論是佛教宗教學說的基本內容之一,聯絡到佛教對人生,對社會現象,以至對宇宙發生的基本解說。佛教主張無我,如何說明沒有自我主體情況下,造業者與受報者的關係是由來已久,並爭執不下的問題。

6樓:累劫修行

自己的所作所為,好的叫善業,不好的叫惡業。

7樓:悠遊坊

業分善業和惡業兩種,簡單講就是做的好事,發的善心,都是善業,做的惡事,發的噁心,都是惡業,業與果相對應,要想有善果,就必須種善業。業其實同因果的因。

8樓:佛崽

造業造葉

造孽——任你選

9樓:匿名使用者

業是一種推動力,他是推動世界運轉的一種力,其運轉規律符合因果定律。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理論是:因果迴圈,六道輪迴。善報叫福報,惡報就是業障。

百度佛學知識:什麼是業?

11樓:丶蘇酌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業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三者、做事。

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們對業的解釋為「做事情」。他們認為因為有欲,故有種種的欲向與慾望,我們的意念就有意志與方向,因為有欲向就會造業,有業故有果報。

佛教用語中的「業」特別有「造作」之意。我們起心動念,對於外境與煩惱,起種種心去做種種行為。行為可分為身、口、意:

用身體去做,用口去講或心裡在想,這些都是行動,稱為造作,也稱為業。這樣的一個造作過程,就會招感到將來的果報,從果報來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謂業的因;從業的因到業的果報,就有所為的業力,既是說由業力與外緣配合形成果報,就是所謂的業力。

在佛教中,業(術語)梵語羯磨karma,身口意善惡無記之所作也。其善性惡性,必感苦樂之果,故謂之業因。其在過去者,謂為宿業,現在者謂為現業。

俱舍光記十三曰:「造作,名業。」業為造作之義。

是有二種:一如身之取捨屈伸等造作,名為身業,音聲之屈曲造作,名為語業,是直指身之造作,語之造作為業也。二與第六意識相應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為性,故以之為業性。

即動作身之思為身業。動起語之思為語業。作動意之思為意業。

依此義而俱舍論就十業道區別業業道與業道。謂殺等七支為身語二業,故為業,又為業之道。

業為身語之二業,自體是業,業之道為思心所游履之處。又貪嗔等三者,唯為業之道,以彼非自體業,唯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則意亦有業之義,依此則貪等之意業亦為業業之道也)。此二種業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種為實業,為正感果之異熟因,大乘唯識以第一種為假業,以第二種正發動身語之現行思心所,為招當果之實業。

「業」的涵義十分深奧而廣泛,如果翻譯成現代語言,「業」相當於「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當時或過後產生的相應的慣性力量和對這些行為產生的自動記憶。所有生物和人類的行為,在當時和過後必然產生出相應的慣性力量和記憶,這個慣性力量,就稱之為「業力」。業力這種慣性力量就象是影子,如影隨形地跟隨著做此事的這個人。

同時,業力不僅會如影隨形地跟隨著這個作者,而且時刻會對這個作者產生相應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會產生好的作用力,簡稱為「善報」。如做的是壞事,則會產生壞的作用力,簡稱為「惡報」。

佛教常說的「五眼」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面說的<<造業>>是什麼意思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佔有了別人的利益~你就欠了別人'(造業)~就要去償還...償還時就會有痛苦...

一切都是神佛的安排~不要違反神佛的安排~所以要隨緣(佛家)'隨其自然(道家)...

13樓:智者

佛教認為:有為即造業。所以把業分為「善業」和「惡業」。

14樓:俬錛袏禰釹魜

佛教教義中有「四諦」,即苦,集,滅,道。

你問的這個應該是屬於集諦裡的。

集諦大體可以概括為:「五陰聚合說」,「十二因緣說」,「業報輪迴說」。

在「十二因緣說」中,作為能夠導致果報之因的行為,叫做「業」。業分為身業(行動)口業(言語)意業(思想)三類。任何思想行為都會給行為者帶來一定的後果(報應或業報)

我只知道這麼多,造業我覺得應該是屬於身業裡的把~~。

知道的不完全,不敢胡說啊

15樓:赤誠多吉

tupianwang1234 - 助理 二級 你別問東答西,先審清楚題目,你的回答無效。0分!回去複習後再過來答題!

佛教中的業是什麼意思

佛學裡面的業,也就是過去世和現在世,個人所造成的罪孽或者是功績,統統稱為業。消業就是消除業障。業力就是罪孽和功績的力量,簡稱業力。功業就是功績的業,簡稱功業。阿彌陀佛,僅供參考。你想得到一個通俗的答案,這很好!也應該如此。其實 修行 的本質並不 博大 也不 精深 只是宗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許許多多...

佛教裡面說的《造業》是什麼意思呢

造業 所造的善業和惡業的總稱。善惡業來自於身語意。三業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1 身業 口業 意業。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 偷盜 邪淫 酗酒等事是 口業即口之所語,如惡口 兩舌 綺語 妄語等之言語是 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 嗔 痴等動念是。2 善業 惡業 無記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造作 惡業是惡劣的行為造...

佛教中法是什麼意思佛教的手印是什麼意思

指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有為,指有所作為 造作之意。又稱有為法。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之現象 狹義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為。亦即一切處於相互聯絡 生滅變化中之現象,而以生 住 異 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相對於此,永遠不變而不生不滅者,則稱為無為法。因緣造作稱為 為 色 心等法從因緣生,有因緣之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