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戲劇還是戲劇教育兩者的差別

2022-12-31 03:10:59 字數 5304 閱讀 3954

1樓:深圳大象城堡

戲劇擁有傑出而悠久的歷史,在歐洲和亞洲,戲劇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2023年以前的祭祀活動與宗教慶典。

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由觀眾、表演者、文字、導演、劇場空間、舞美六大要素構成,融文學、表演、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體。戲劇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話劇、歌劇、舞劇、**劇、啞劇、木偶戲等。

戲劇不僅有娛樂性,它更深刻而有鼓動性地將戲劇素材重組,從而對人類境遇進行永恆的觀照。在電視電影等娛樂方式**的今天,「戲劇」這種由表演者面對觀眾現場表演故事情節的藝術依然充滿活力,並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內容和蓬勃生命力。

「戲劇教育」(dramatic education)屬於藝術教育門類,是與**教育、美術教育等相對而言的單科藝術教育。戲劇教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是指由藝術院校承擔的專業戲劇教育,旨在培養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專門的戲劇從業人員。廣義是指面向社會全體人群的非專業的戲劇教育。

前者由學校承擔,後者由社會機構或社群承擔。戲劇教育注重的是用優秀舞臺作品的藝術賞析或者業餘排演,向人們進行戲劇的介紹和實踐,增進受眾的人格培育和藝術修養,最終達到教育目的。

"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是20世紀初期英國將戲劇列入學校課程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以戲劇性的結構和技巧來強化教學,適用於任何科目之教學。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根據學習者的年齡、能力、興趣等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藉助經過設計的戲劇活動,讓學習者之間建立互動關係,引導他們在戲劇活動中發揮能動性、合作精神、創造力等。這是把戲劇作為一種工具、一種媒介來學習各科目,屬於滲透性戲劇教育活動。

"教育戲劇" 與 "戲劇教育"內涵不同,外延小於後者。

「教育戲劇」的概念源於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提出「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在戲劇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主張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 通過直接觀察來擴充套件知識範圍。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的(john dewey)「漸進式教學」(progressive education)和赫茲·麥恩斯(hughes meams)的「創造力教學」(creative power)等理論漸漸在實踐中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

最早被記載將戲劇方法系統地應用於課堂的是英國女教師哈麗特·芬蕾·瓊森(harriet·finlay·johnson), 她嘗試將不同的教學主題戲劇化,使學生通過戲劇性的活動激發參與熱情並獲得了對教學主題的更深刻的理解。2023年, 美國戲劇教育家溫尼弗瑞德·瓦爾德(winifred ward)根據教學經驗編寫了《創作性戲劇技術》,提出「創作性戲劇教學方法「概念,在美國教育界引發了巨大反響,成為當時校園教育戲劇實踐的指導性文獻。二戰後,更多歐美戲劇教育家開始推廣校園戲劇教學法,50年代以後逐步發展為成熟的die方法(drama in education):

一種以虛構的角色扮演和即興創作為中心的戲劇活動。其重點在於學員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交流中發現可能性、創造新意義。80年代末,西方發達國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研究和實踐教育戲劇的體制,教育戲劇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

這類戲劇活動包含四個層面:

1》戲劇性扮演:把學生置於想象的戲劇環境中,以嘗試性的生活去了解人與社會的關係。

4》運用創作性戲劇技術於正式演出:

1:學生根據故事需要,自己設計配樂與人物、以自創性對話扮演一場短劇。

2:把正式戲劇場景改為即興表演,以避免背誦式的表演。

3:以即興式的對話發展成由群眾參與的戲劇場景。

教育不只是掌握知識和訓練技能,教育應該是「全人教育」,是整個人的品德、思想、創造力和人格的培養。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這個特質能讓參與教育性戲劇和劇場專案的學習者獲得諸多正面效果:更有創意,更自信,更擅長解決問題 ,更具創業精神,更能抗壓、心態更積極……

1》興趣培養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涵蓋了:文學、**、舞蹈、表演、美術等等。一場戲劇的呈現,學生首先要理解劇本,對劇本的解讀與寫作,是文學素養的培養;學習展現戲劇裡的**與音效,是對**素養的培養;戲劇裡的服裝、化妝、舞美、燈光,是在美術領域裡的創造。

戲劇如同一個大容器,每個人都能找到興趣的種子,也許是寫作編劇、也許是**舞蹈、也許是美術、表演……,其中蘊藏著無窮的可能性。

2》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

社會是個大舞臺,戲劇展現的是提煉的社會:歷史、政治、社會趣聞等都會在情節中一一體現。戲劇能幫助學習者透過舞臺這面聚光鏡,深刻認識形態各異的人生和由此構建的人類社會。

更可以通過角色帶入,鼓勵學生思考當代的和恆久的大問題 。

3》自信表現,認真傾聽

戲劇對語言表達、形體動作的訓練,對規定情境中人物行動的要求,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替代的。一個人如果希望在人前自信表現,他必須接受戲劇訓練。在戲劇排演過程中,演職人員會聽到來各種反饋,這種經歷將讓他們習慣傾聽不同的聲音,面對批評時能夠虛心受教。

自信說、認真聽,無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這些素質都是重要的加分項。

4》建立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看待事物的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慾望與需求,都有各自的故事,戲劇提供了一種安全而有益的方式,讓學習者得以參與別人的故事,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備了同理心,一個人就能夠理解他人的處境,理解與自己背景迥異、來自其他民族、信仰或階層的人的處境。

通過戲劇閱讀、分析和表演可以極大地增進學習者對他人的理解,受益無窮。

5》發揮想象,應對未來

人最初是通過故事來了解歷史、衝突、夢想……。而在戲劇中,參與者不是單純靠聽,事實上變成了故事的一部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習者必須要發揮想象力。

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衡量就在於是否有能力應對不斷變化的不確定性。戲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有無限可能,並且安全的環境。

6》合作合群

戲劇是合作的藝術,一臺戲劇的推出是考驗個人與集體合作的過程:從最初編寫、排練、到最後的演出,都需要各個部門緊密合作和協調,這對學習者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極佳的鍛鍊機會。

7》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育戲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具有不同的方法。隨著年齡的增長,教育戲劇的方法從簡單到複雜、從關注自身到關注社會,呈現出金字塔式、遞進式的形態。但是,全方位審美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其中:

變幻莫測的舞臺、道具、燈光、音響以及演員傳達感情的形體動作,使學習者在認知與技能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薰陶,增加學習者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增強對情感和各種審美意味的把握能力。

8》積極人格的塑造

積極人格的形成主要依賴於後天的社會生活中感受各種積極體驗。積極體驗主要有感官愉悅類和心理享受類兩種。心理享受類的積極體驗常與個體的創造和創新相關聯。

戲劇活動的過程,也是創造、突破自我的過程。學習者經過大量的前期準備,最終讓作品呈現在舞臺上所獲得的滿足感,能極大發展他的積極情緒,產生幸福感,促進積極人格的塑造。

1》幼兒階段:戲劇遊戲、簡單的角色扮演

遊戲是人類的本能,是兒童生活與學習的必要過程。戲劇遊戲能使孩子放鬆情緒,使他們從「本能參與」慢慢走向「自覺學習」。在有充足遊戲機會的條件下,孩子會一步步與同伴一起走向短暫合作時刻,最終發展成擁有群體共同目標的「合作遊戲」。

遊戲可以讓孩子獲得歸屬感與成就感,達到「兒童社會性行為成長」及「自我實現」的成熟階段。

2》基礎教育階段:戲劇教學方法和初步的教育劇場

戲劇是良好教學方法與工具,運用戲劇教學法教授語文、數學、地理等特定學科,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運輸」,學生頭腦裡沒有「運輸」這個抽象概念,如果先讓他丈量一些地圖,或把某樣東西搬運到某地方,實踐之後,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3》高等教育階段:完整的戲劇表演及劇場活動

高等教育階段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大學生對世界自我探索、自我認知、自我鍛鍊的重要階段。這時期教育戲劇的過程相對完整,學生可以更客觀地認識世界,獲取更豐富、細膩的感知,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許多國家已把戲劇教育制度化、標準化、納入教科書中,作為不可或缺的課程。他們推行的戲劇教育,並不是以培養戲劇人才為目標的專才教育,而是要在戲劇活動中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這種戲劇教育活動滲透到從幼兒園到大學各層次課程中。

英國:與英語教學緊密結合

英國的教育戲劇與學科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緊密結合。20世紀60年代的特別教學法案中表示:各年齡層的兒童都必須經歷戲劇的活動,以「假如我是」(as if )來實作,並認同除了以戲劇教文學(literature)、講話(speech)及身體動作(movement)等科目外,還可以與學校演出及劇場合作。

「這一表述已具有die/tie雛形(drama/theatre in education)。70年代開始,英國的教育戲劇發展成一套非常成熟的以即興創作和角色扮演為中心的die/tie技術。2023年10月,教育改革法案正式將戲劇性活動列為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的一部分,為英語課堂中教育戲劇的應用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礎。

美國:以戲劇為主的單科戲劇教學

相比歐洲亞洲,美國戲劇的歷史並不長,但在二十世紀初開始一躍成為當今的戲劇大國,這與其戲劇教育普及化有密切關係。美國三千多所大學/學院中有一千多所設有戲劇系,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高校雖然沒有戲劇系, 但開設戲劇藝術欣賞與實踐方面的課程。

美國的中小學也基本都可以開設戲劇方面的課程或開展戲劇演出活動。202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目標2000:美國教育法》首次將單科的戲劇教育課程納入美國學制之內,同年頒佈的《國家藝術教育標準 》更是明確把藝術分成了四個部分:

舞蹈、**、戲劇、美術(視覺藝術)。每個部分都有初、中、高三檔,每檔4級,各檔各級都規定了具體教育內容和應知應會的詳細標準。比如,9至12年級的教學大綱,不僅涉及劇本寫作、表演、舞美設計、導演等各個方面,更涵蓋了戲劇歷史與文化背景分析、戲劇與影視等藝術形式的對比、戲劇批評以及對世界各個國家、民族戲劇的認識。

每一部分包含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標明學生應該如何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些任務。

如今,美國已形成了一個逐級遞進的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金字塔形的教育戲劇體系。

港臺:從課外活動到必修科目

香港有多年的西方背景,因此許多組織致力於推廣戲劇教育,許多學校自覺運用這種教育方法。2023年前,戲劇被當成課外活動;2023年至2023年,戲劇成為香港選修課程;自2023年以後,戲劇被列為香港必修科目。

2023年臺灣的小學就設定了「兒童戲劇班」。從2023年開始,臺灣實施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表演藝術」學習統整於教學中。2023年,高中階段將戲劇列在選修課程中。

2023年臺灣教育部頒佈《全日制義務教育國家藝術標準》,明確將戲劇列為教學內容之一。戲劇逐漸成為臺灣高、中、小的教學課程科目。

教育戲劇與戲劇教育的區別,教育戲劇是什麼啊?

戲劇教育 專才 精英教育 戲劇普及 通識教育 目的是為了培養專業戲劇的編 導 演和舞臺美術人才以及普及專業戲劇的鑑賞知識形人才。教育戲劇 教育戲劇是用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學習物件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 教育戲劇的重點在於學員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

期望與期許的差別,「期許」 「期望」兩者的區別?

期望與bai期許的差別如下 1 期 許du 常見於書zhi面語 期望dao 更口語化。2 期許 專多作名詞,常放於句屬末 期望 多作動詞,常常帶有賓語。期望 q w ng 釋義 對人或事物的未來有所等待和希望。例句 1 這對夫婦夜以繼日地尋找愛犬,滿心期望它的歸來。2 每個社會新鮮人都待價而沽,期望...

財務會計教育(師範)和會計學有什麼區別?兩者可以當會計嗎

你不會是問浙師大的那個吧 財務會計教育 師範 讀出來可以當會計。不同的是,還能當老師。哈哈。我的理解。區別就是前面那個會多設心理學教育學等師範類的必須的很多課程。沒有什麼可不可以的,現在不做自己專業的人多著呢。說不定你以後的上司還是讀體育出來的。前者當老師,後者當會計 會計學和財務會計教育的區別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