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遺傳病為何家族聚集

2025-06-14 22:35:15 字數 1141 閱讀 8793

1樓:胡廷銳

因為多基因遺傳病容易受環境影響,由多對基因控制。

多基因遺傳病

2樓:新科技

基因遺傳病大致分為染色體病、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外,還受環境因素影響,兩者互動作用決定個體的表型。

單基因遺傳性狀由乙個基因(可以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該性狀在群體中的變異不是連續的,這樣的性狀被稱為質量性狀。而在群體中呈連續分佈,由多對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狀稱為數量性狀。

多基因假說由nilsson ehle通過對小麥種皮研究,在1909年提出,又稱為nilsson ehle 假說。其要點有:1.

多基因控制(數量性狀的遺傳受兩個以上的基因控制,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這些基因遵循孟德爾定律傳遞。)2.共顯性(每個基因位點上的等位基因沒有顯隱性區別,而表現為共顯性)3.

微效基因和累加效應(又稱加性效應)(每個基因單獨對性狀的作用微小;不同基因位點上的基因以累加方式協同作用,形成乙個明顯的表型效應。此外,目前認為在多基因遺傳中,除了微效基因,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對性狀有實質作用的主基因。)4.

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決定最終的表型。

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乙個個體患某種多基因遺傳病的可能性,稱為易患性。易患性的變異與多基因遺傳一樣,呈正態分佈。

當乙個個體易患性達到一定限度時,個體就發病,這就是使個體發病的易患性最低限度,稱為閾值。乙個群體的易患性平均值與閾值間距越近,則群體發病率越高,;反之則越低。

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其中遺傳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稱為遺傳率或遺傳度。低的只有30%-40%,這時控制環境因素較容易控制發病;高的可達70%-80%,這時控制環境因素比較難以控制發病。

1.發病率一般高於。

2.發病率具有家族聚集趨勢,同胞發病率約1%-10%

3.發病率可能會具有種族差異。

4.隨著患者親屬級別的降低,再發風險迅速下降,患者一級親屬具有相同的發病風險。

5.近親婚配使子女再發風險增高,但不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明顯。

1.再發風險與一般群體發病率和親屬級別有關。

2.再發風險與親屬中患病人數有關。

3.再發風險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4.再發風險與發病率的性別差異有關。

關於多基因和單基因遺傳病的敘述,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都有什麼例病

在多bai基因遺傳病中,由遺傳du基礎和環境zhi因素共同作用,dao決定一個個體患病回可能性的大答小,稱為易患性。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 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易患性代表個體所積累致病基因數量的多少。指屬性性狀,即能觀察而不能量測的性狀,是指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型之間不存...

單基因遺傳病與多基因遺傳病有什麼區別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有6600多種,並且每年在以10 50種的速度遞增,單基因遺傳病已經對人類健康構成了較大的威脅。較常見的有紅綠色盲 血友病 白化病等。多基因遺傳病是遺傳資訊通過兩對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積效應所致的遺傳病,其遺傳效應較多地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

單基因遺傳病與多基因遺傳病與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它們的群體中發病率分別是高還是低?之所以高與低的原

在這三者之中,多基bai因遺傳病發du病率最高,zhi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性dao心臟病,糖內尿病等,具體可能是因為每容個致病基因不單獨產生作用,所以比單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存在更廣,所以即使父母無親緣關係,也可能都含有部分致病基因從而產生患病後代。單基因遺傳病發病率低於多基因遺傳病,近親結婚的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