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機含蓮
這本書已經絕版,市面上早就絕跡了。數論:數學奧林匹克命題人講座初等數論(馮志剛老師),奧數教程高三年級,初等數論(潘承棟,潘承彪)。
至於夠不夠要看你的定位,省一,cmo,imo?線性代數看一看工科的就可以,如果進不了國家集訓隊學線代意義不大,還不如多放些精力在真正意義的競賽內容上。
其他書籍: 代數:葉軍的高階教程,奧利匹克數學競賽中的代數問題。
組合:奧林匹克競賽中的組合問題,馮志剛組合極值。論證與構造。
幾何:奧林匹克競賽中的幾何問題,田廷彥三角與幾何。
如果水平較高則可以嘗試走向imo中的高階別競賽題。
2樓:回長征飛鶯
很不錯的書,但初學者不太適合。先看奧數教程,然後小叢書,至少一等獎水平再看。
學數學競賽需要注意什麼
3樓:質心教育
學習數學競賽需要在保證課內成績的情況下,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才能堅持下去。然後就是需要給自己定製學習目標,是省一/省隊/國集。當然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充足的學習資源,有教練帶,會更好。
平時要多看書和多刷題,鞏固知識點。有機會的話可以參加外出培訓、省隊培訓、參加夏令營等等。可以走出生活了十幾年的小圈子,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4樓:網友
1、數學競賽怎麼選擇老師?
答:不誇張的說,選擇乙個好的競賽老師決定了競賽之路成功與否的一半以上,因為好的老師可以幫助你少走80%的彎路。那麼怎麼選擇乙個好的競賽老師呢?
1)首先是講課,學生要自己判斷這個老師講課對自己有沒有用。並不是大牌老師就一定好,你要自己判斷,他有沒有在啟發我的思維?他有沒有告訴我為什麼這麼做?
這些對於競賽起步異常重要,有些老師只是在講知識,或者只是在講題目答案,然後告訴你這麼做是顯然的,你本來就該會的,你不會是你的問題……這樣的老師對於競賽初學者是有害的,他教出來的一等獎,坦率地說,就算是自學,恐怕也是一等獎。
2)其次是戰略,他有沒有給你指一條切實可行的通往一等獎的道路。有道路未必能拿一等獎,但是如果沒有道路,那不是更沒希望?
3)然後是溝通,教競賽的與其說是老師,倒不如說是教練可能更準確些。什麼是教練?就是要和你溝通,隨時把握你的狀態,帶你訓練,帶你恢復,再帶你起跑……市面上有些競賽課動輒上百人,註定了很多人只是去聽個熱鬧,當個陪練,打個醬油。
總結:除了怎麼做題之外,你更需要的是做題思想、學習方向戰略戰術指導、乙個金牌教練。這個想想郎平、劉國樑、馬俊仁就明白了。而且在競賽中,數學思想》做題技巧》競賽知識。
高中數學競賽輔導書《數學競賽研究教程》怎麼樣
5樓:網友
很不錯的書,但初學者不太適合。先看奧數教程,然後小叢書,至少一等獎水平再看。
想自學一些高中數學競賽知識,有沒有推薦的
6樓:給時間以生命o給歲月以文明
那要看你想達到什麼水平了。
1.聯賽水平:幾何100題、奧數教程、奧林匹克小叢書、初等數論100題。
2.冬令營水平:奧賽經典、命題人講座、韓京俊的不等式3.大神水平:歐氏幾何、潘承洞的初等數論、走向imo、數學競賽研究教程。
高中數學競賽哪本書比較好啊
7樓:網友
可以從《奧數教程》開始,那套不是很難。
還有《高中數學競賽培訓教材》,李勝巨集 寫的比《奧數教程》簡單。
前兩本基本上是面向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的。
比較難的《奧賽精典》這套是真對imo的。
還有《數學競賽研究教程》,感覺也很難。
8樓:不散場戀愛
高中數學競賽培優教程(第3版)(一試)
高中數學競賽想進省隊必須要做些什麼 請不吝賜教!
9樓:網友
首先你自己要把握一下,看看競賽大綱,看看裡面的內容要求,然後按照那個來學習。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也很好,如果你們老師比較專業的話。
書嘛,先不必做模擬卷吧,把基礎打好。我們原來讓買過兩本,是中國數學學會(好像是這個名,編的人都是出題的人,有的還帶過國家隊)編的,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這個書比較權威的。還有就是華羅庚數學系列的書,編這個書的人大附中的人有多強相信不用我說了。
雜誌我也不清楚,中國數學學會有好幾本雜誌,你自己查查吧,我覺得都不是很好。我原來看過一些,都不是很專家的人寫的,最精彩的居然是在北師大上課的內容。
其次,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注意數學思維。你說自己題目做過看過,還是不會就是數學思維沒有培養。好的老師,平時上課很注意這些的。自己做題的時候也要很注意這些方面的運用。
再次,就是真的有數學天賦了。數學天賦這種東西不是強求的,既然你學了那麼多年奧數了,會明白我的話。
到了準備競賽的階段,那歷屆的試題做做,查缺補漏(這點很重要,但也非常難。主要是查自己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維上的漏洞)。題目會不會沒關係,但是思維,想法一定要培養。
最後,如果你沒有很強的老師,或者很好的天賦,或者很多的時間的話,或者很強的動力,最好還是不要押寶數學競賽上。另外,數學競賽一般都是在高二的時候,如果你能拿一等獎,那高三還有肯能衝刺一下。如果高二沒有,那高三基本也很難了。
10樓:網友
省隊這種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感覺數學競賽運氣很重要,除非你是很高的高手,不然建議你先把自己的目標定為省一等獎(就算你是高手也有失誤而進不了省隊的情況)。所以其他科目一定要先學好,這樣去參加競賽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有後路不會壓力太大。
在進省隊之前建議你不要去做太多超過聯賽難度的題目(比如cmo和imo中很難的題),這樣做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你解聯賽題的思路。這些東西在進省隊之後再學來得及。
初賽不用太多準備,因為初賽跟複賽一試難度差不多(因省而異,但是不會超過複賽考察的範圍),所以只要準備複賽。如果你現在才高一,先把高中知識學完,然後多做高考卷(這個是前年我們省省隊的人教我的,他最後是cmo一等獎),高考卷做多了一試就沒什麼問題。至於競賽知識,建議你去搞乙個競賽大綱來看看,心裡有個底,然後買本競賽書來看(講專題的那種),如果你們學校有培訓一般專題都會講,書就不用自己看了。
這種書很多,讓你們老師給你推薦(我用的是《賽前集訓》,挺不錯的)。前幾年的考題當然也得做,做完要注意分析聯賽都考些什麼。我個人不建議看中等數學,感覺知識還是系統的學比較好,畢竟你的時間比較少,中等數學那麼多你也看不完。
然後考前一般會停課,那時候要多做模擬題,發現什麼專題比較薄弱要把書拿出來重新看,其他時間就是看從前看過的書和卷子,錯題重新做一遍,然後最後考試就拼運氣咯。
像你這種情況感覺進省隊機會不是太多,但不妨試一試。如果能拿到省一等獎就很好了,高考加20分(大部分省可以加),而且學這些對高考和自主招生的數學也很有幫助的。
11樓:網友
你現在在讀高几?每個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的人都想一鳴驚人,但事實往往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如果你們學校沒有專業的培訓的話我想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有些競賽題完全靠自學是很難完全理解的。
再說了,你想進省隊的目的是什麼,是對數學的熱愛?如果是想要進一所好點的大學就用不著這樣,畢竟進入省隊是很困難的,多看初賽試題多記公式,參加大學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數學好的話有很大優勢!
12樓:網友
想進省隊的話就意味著你必須是全江蘇省數學競賽前5名的樣子。
說句實在話的,孩子,這不是你看很多參考資料,把幾年的卷子全背下來就行的。
那種看了解答理解了,下次還做不出來的情況,說明沒抓住這解法的魂。
不打擊你積極性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別吊死在這一棵樹上,正常的學校的課還是要上。也許你現在很不屑,但將來你發覺這條路走不通時,希望你及時回頭。
數學的話,關鍵還是要熱愛吧。
不說了,我也沒進過省隊。
13樓:網友
有點晚其實。你若想省隊高二時的實力至少得是能拿上保送資格的,也就是全省30名左右吧。
書推薦你看看單樽的數學競賽研究教程,很經典,或者有本白皮的大書,很大很大好象辭海,名字忘了,貌似起得很專業的。出書的貌似是很牛的人,不記得了不好意思,去書店淘下吧。
雜誌看看中等數學,不錯的一本輔助書。
以上就是複賽難度的了,初賽其實你不用擔心的。即使考不過學校好點的話也能報復賽,初賽其實就是每個省自己賺錢的工具,讓多交次錢麼,難度也就是高考中的繁雜題目而已,你現在別多準備,浪費時間了。
最後勸你一句,高一才學有點晚了,不推薦你下大力氣準備競賽,一般進省隊的高一就至少是一等獎了,你高一才開始學啊。
初中數學競賽
有名的是希望杯,不過報名已經截止了。這裡是官方 希望杯名氣很大,華盃賽和五羊杯近幾年來也有點名氣,但不論從獎勵還是試題難回度等方面都不如 答全國聯賽,建議你穩紮穩打地學數學聯賽,不要認為這道題太難了,沒必要學那麼難.除了平面幾何,其他所有隻要不超競賽大綱的知識能做的題都應該會做.如能做到隨便拿一份卷...
初中數學競賽主要內容,全國初中數學競賽獲獎有什麼用
不會.先高中的東西在初中競賽中不會涉及,考的還是初中的東西,主要考你的思維轉變能力,通俗點就是拐的彎比較多 如果想獲獎的話,我建議你買幾本參考書,前提是你能進入複賽。如果只是準備初賽的話,初中知識就已經足夠了。全國初中數學競賽獲獎有什麼用 有如下三個作用 1 很多中考壓軸題及新題型都是由競賽試題加工...
化學競賽有機哪本書最好,化學競賽和數學競賽哪個更好拿獎?
基礎有機化學 邢其毅編 第三版 上下冊 高教出版社 用了都說好 第一輪學習的話,推薦北大出版社的 基礎有機化學 上 下冊 俗稱 巨本 這本書的閱讀量和知識量已經非常大了,對於國初考試已經夠用了。第二輪學習的話,推薦閱讀art來整理思路,以及裴堅老師的 中級有機化學 也可以當作一本系統性的習題集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