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佛教三有指什麼?

2021-03-22 00:53:19 字數 6698 閱讀 8166

1樓:人淡如菊

(一)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

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

《菩薩善戒經》卷一(大正30 ·966b)︰『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大智度論》卷三(大正25·82a)︰『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

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二)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三)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1、欲界:五趣雜居地就是欲界的貪心;

2、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就是色界的貪心;

3、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佛教三有的其他解釋:

1、解釋一

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菩薩善戒經》卷一︰『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

《大智度論》卷三︰『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2、解釋二

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3、解釋三

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4、解釋四

指數論外道所立的善成有、性得有、變異有三者︰《金七十論》卷中(大正54·1255b)︰

5、解釋五

(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從變異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羅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離欲、(四)自在。是四種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

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傳說,昔時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難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難鳩摩羅,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

十六歲時四有自然成,謂法智離欲自在,譬如見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說自性成。變異得有者,師身名變異。

因師身故**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四德從師身得,故說變異得。

此三有相當於佛法所說的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若為四德所熏習,則輪轉於梵天等處。反之,若為四非法所熏習時,則輪轉於獸道等惡處。

3樓:塵封的日記

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欲界有就是欲界的貪心,色界有就是色界的貪心,無色界有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正是由於有這三界的貪心,我們才會在三界中輪迴。

如果破除三有,破除對三界的貪心,就能解脫生死輪迴,不再在三界中受生。

佛教三有指什麼?

4樓:巴掌說法

佛教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1、欲界:五趣雜居地就是欲界的貪心;

2、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就是色界的貪心;

3、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佛教三有的其他解釋:

1、解釋一

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菩薩善戒經》卷一︰『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

《大智度論》卷三︰『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2、解釋二

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3、解釋三

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4、解釋四

指數論外道所立的善成有、性得有、變異有三者︰《金七十論》卷中(大正54·1255b)︰

5、解釋五

(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從變異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羅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離欲、(四)自在。是四種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

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傳說,昔時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難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難鳩摩羅,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

十六歲時四有自然成,謂法智離欲自在,譬如見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說自性成。變異得有者,師身名變異。

因師身故**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四德從師身得,故說變異得。

此三有相當於佛法所說的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若為四德所熏習,則輪轉於梵天等處。反之,若為四非法所熏習時,則輪轉於獸道等惡處。

5樓:青竹遺風

三有:1.是三界的別名。

生死的境界,有因有果所以叫做有,三有就是三界的生死。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無色有,即無色界的生死。2.

指本有、當有、中有。本有指現生的身心;當有指未來的身心;中有指本有與當有之間所受的身心。

6樓:愛琴

三有就是欲界有,

色界有,無色

界有。欲界有就是欲界的貪心,色界有就是色界的貪心,無色界有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正是由於有這三界的貪心,我們才會在三界中輪迴。

如果破除三有,破除對三界的貪心,就能解脫生死輪迴,不再在三界中受生。

7樓:東山無人

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

8樓:六點半彡

對不起,誤點了不好的改不過來了。

佛教三有什麼含義

9樓:繁星流動

1、三寶,指佛法僧三寶。

2、三藏。指佛教的律藏、經藏、論藏,如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巴利三藏。

3、三皈依,指皈依佛法僧三寶。是對佛法僧三寶唸誦三次皈依。

4、三禪,第三層的禪定境界,禪修者捨棄二禪的喜,進入第三禪。

5、三學,佛法戒定慧三學。

6、三果,阿那含果,證果的聖人直接在淨居天上般涅盤,不再來人間,因此也叫不來果。

7、三摩地,三昧,定的巴利語音譯。

8、三迦葉,原來信奉拜火教的迦葉三兄弟,後隨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9、三因人,結生時具有無貪、無瞋、無痴之因的人,只有這類人才能證得禪那或道果。

10、第三次結集,阿育王時代,為了釐清正法組織的結集,之後結集的經典由阿育王之子馬興德阿羅漢傳播到斯里蘭卡,形成了現在的南傳佛教。

11、三相,世間所有事物皆有無常、苦、無我三相12、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13、三十二大人相,佛陀的三十二種殊勝的相。

14、三十二身分,佛陀將身體分為三十二個組成部分,以修習不淨觀。

15、三十三天。

16、三藐三菩陀,正等覺,佛陀。

17、三結,有身見、疑、戒禁取,初果聖人斷三結18、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如三世因果19、三衣,佛陀制定的戒律規定出家人不得超過三衣。

20、三明:宿住,天眼,有為法漏盡

21、十三頭陀支,十三種頭陀的苦行,致力於去除貪愛。

10樓:清涼

簡單說,一般指的是三界輪迴-----欲有、色有、無色有

佛學(佛教)中三有是什麼意思

11樓:青竹遺風

三有:1.三界的別名bai。生死

du的境界,有因有果所以叫做

zhi有,三有就是三界的dao生死回。欲有即欲界的生死,色有即色界答的生死,無色有即無色界生死。2.

本有、當有、中有。本有指現生的身心;當有指未來的身心;中有指本有和當有之間所受的身心。

佛教中三寶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術語中的「三寶」有兩種,一種是指佛寶、法寶 、僧寶稱作住世三寶;一種是指覺、正、淨稱作自性三寶。

六祖壇經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慾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13樓:吾日清省

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

。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佛教的三寶

(1)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

佛教三寶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

14樓:我就是嚴瀚

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簡單的說,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編輯本段佛寶

概況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那麼圓滿佛道是什麼呢?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說:

佛身於無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寶

三:法身、報身、應化身。 法身是諸佛的清淨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

報身是諸佛修集無量福慧資糧,顯現相好莊嚴的身相。 應化身是諸佛以不思議神通力,為了因應一切眾生的機緣,隨類變化,示現六道,攝受一切眾生於佛法生深信樂,逐漸證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屬於真身,而報身和應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現起的。

三寶威德

概述三寶的威德十分殊勝,它能使一切眾生遠雜苦惱,破除邪見惡念,消減無始以來種種的我執習氣,是世間的明燈,真正的皈依處。三寶的威德,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擬議思量,其理有:

能破惡業障道

未皈依三寶之前,人生猶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導航的人和羅盤,必將漂流沉沒,永遠沒有靠岸的時候。一切眾生被煩惱繫縛,流轉於三界六道,無有窮盡,現在藉著皈依三寶的勝緣,產生了防阻惡業的勢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覺生起,分分除斷煩惱,如舟船喜獲導航人和精密的羅盤,終於安隱的航入港灣。

能獲佑加持

因眾生於生死中,常遭遇許多苦難,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賊所侵害,無法逃脫而心生恐懼,現在皈依三寶,依怙三寶功德的護佑加持,使苦難怨賊舍怨心順,不復作出損害諸事,而令眾生吉祥安樂。

能除邪見惡念

眾生不能解脫的原因,是由邪見惡念不除,不斷的造出新業,如貧苦的人又不勤奮營生,致貧上加貧,潦倒一生,而三寶是蔽衣內的明珠,適時解除危厄,令眾生歡喜踴躍,重新振作,於是翻邪歸正,斷惡修善,達成轉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減我執習氣

無始以來,一切眾生因一念無明不覺,執取身心為我,復由此我執的起念造作,累積無量無數的習氣,形成了六道輪轉的勢能,今由皈依三寶,而將此我執消溶,習氣減除,使得身心清淨,覺性顯發。

編輯本段皈依三寶

概述所謂『進入佛門,應先皈依三寶。』如前所述,三寶既是佛法的總綱,所以凡是修學佛法,應先皈依三 佛教三寶

寶。這就好比學生要到某個學校讀書之前,必須先辨理入學手續一樣。從佛教的立場,皈依三寶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自稱佛教徒,或已開始修學佛法,卻不願皈依三寶,就像是有了人身,卻不承認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謂十足的大邪見,終將墮入三塗惡道中。

因此進入佛門與皈依三寶,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寶,則必須心誠意正,堅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後發大誓願,精進修行,如此才能與三寶的精神相應。

心態從三寶的內涵及其威德來看,可知皈依三寶並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從徹底的仰信出發,並深切體會三寶確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能令眾生出離生死,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故在心態上,必須做到心誠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時的至誠懇切,把自己的身心歸向三寶、融入三寶,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愛敬,由愛敬而皈依,「信解觀察,供養皈依」,是上求無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無明痴暗的覺性作用。這個覺性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麼,由相信、認識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應當是如何呢?

在《觀無量壽經》上有提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觀十方諸佛成就的條件,必先由觀自心佛性的成就開始,這才是皈依三寶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寶。六祖壇經所謂「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即說自性中蘊含三寶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寶不能顯發,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寶全體顯發,就是佛。

因此一切修行均應「銷歸自性」,見性,即成佛道。

佛教三味是指佛教三昧是什麼意思?

三昧 一 梵語sama dhi 之音譯,巴利語同。又作 三摩地 三摩提 三摩帝。意譯為等持 定 正定 定意 調直定 正心行處等。即將心定於一處 或一境 的一種安定狀態。又一般俗語形容妙處 極致 蘊奧 訣竅等之時,皆以 三昧 稱之,蓋即套用佛教用語而轉意者,然已與原義迥然有別。於佛典中,sama dh...

簡單說說佛教的三法印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法印是什麼意思?

古人獲得三法印的人才能當出家人的教授師 阿闍梨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 有漏皆苦 亦稱四法印。三法印 不是什麼通行證,三法印是 學生證 這個 學生證 也不是普通一般的 學生證 佛法是修行,佛法不是學來的,你學到的 般若 非是你 自性裡流露 的 般若智慧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的...

佛教中的法指的是什麼佛教中的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所說的 法 是指諸佛之教法。是佛教三寶 佛 法 僧 之一。其有三個要素。一 佛法以涅盤解脫 圓滿佛果為究竟。世間種種的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 痛苦 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滅一切毒熱塵穢,滋長一切善法種子,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盤解脫果實,成就福慧圓滿之佛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