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提問 1 伯樂和千里馬有什麼關係?2 沒有伯樂,千里馬為什麼不能成為千里馬

2021-03-29 08:42:14 字數 1811 閱讀 1165

1樓:碟蝶喋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因為如果沒有伯樂,就沒有人能賞識千里馬,千里馬便會被埋沒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裡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伯樂與千里馬

馬不僅僅是為千里馬打抱不平,作者通過對千里馬的遭遇,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憤慨何懷才不遇的憤怒心情。

食馬者指埋沒人才甚至摧殘人才的愚昧淺薄的統治者千里馬指賢才

8.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去尋找機遇.

9.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要擁有堅強的意志.

正好學過這篇,打了好久,望採納

2樓:無心隨筆

伯樂範指有眼光 識才之人 千里馬範指有能力的人 簡單粗暴 一次性回答你所有問題

3樓:wcg選擇

伯樂發現千里馬。伯樂給千里馬提供平臺和機遇。

伯樂相馬提問: 1.伯樂和千里馬有什麼關係? 2.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是怎樣的? 3沒有伯

4樓:梅秀梅泥黛

人才的發現者。千里馬就是人才。

千里馬就會成普通的馬,沒人發現他的才能。

因為沒人發現他的才能。

被埋沒的人才。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閱讀《馬說》一文,回答後面的問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5樓:斳

1.①「食」通「飼」,餵養;②「見」通「現」,表現2.c3.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

5.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②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6.有時(或許)通」飼「餵養等同(或」-樣「)7.而且想讓它和普通的馬一樣都不可能,又怎麼能奢求它日行千里呢?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閱讀《馬說》,完成下面題目。(12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

6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ab(每對一個得2分)

小題1:(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盡其材。

(3)鳴版之而權不能通其意。(1分)著力寫出了「食馬者」平庸、淺薄和愚妄。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其真不知馬也」。

(1分)

小題1:文段的「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1分)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被人發現,完全可以毛遂自薦,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也應知人善任,正確認識、選拔和使用人才。

(1分)

小題1:a項中「食」都是「吃」的意思。b項中「之」都是「代詞」。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方面,根據「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分析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來體會用意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對文章的理解來分析伯樂以及千里馬的比喻義,然後針對兩者關係來談自己的看法即可。

《馬說》,完成1—6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

閱讀韓愈的《馬說》文,並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的

出自 馬說 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 雜說 的第四篇,馬說 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 不重用人才 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全詩 節選 如下 世有伯樂,然...

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

1 d2 b 3 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 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表現出來。等回跑到百里之後才奮力答奔跑。意對即可 4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 致遠之材也5 告訴人們要善於識別人才 選拔人才 任用人才 重視人才 不要不識人才 的道理。第二問可以從正面答善於識別人才和正確使用人才的好處,也可以從反面答...

說說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及現實意義

是金子總會發光 抄 這句話很對,可是當一匹千里馬面對著一個金錢社會時,沒有一個會相馬的伯樂他絕對不會被稱之為千里馬 伯樂確實很重要,可是 二十一世紀的伯樂是需要用錢來擦亮他的眼睛的.這個社會不再是有了千里馬就絕對能被伯樂發現的.這是一個向錢看向厚賺的社會 錢才是萬能的.不要相信那些 教材中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