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是我國古代什麼修辭手法?

2025-05-15 15:25:59 字數 1865 閱讀 9823

1樓:荊忠郎奇思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

讀若。之後創磨凳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又稱「反」、「切」、「翻」清纖、「

反語。等。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乙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1]

中文名。反切。

別稱。反語等。

型別。注音方法。

應用場合。漢語拼音中。

發展過程。起源。

反切最早在漢朝稱為反語。反切漢代已經發展成熟並非魏晉時期受到外來佛教影響,梵語只是字母並無反切之功能,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雲:「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

魏世。此事大行。」(

孫炎。字叔然,名炎)

陸德明。經典釋文。

也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

漢服。虔注《

漢書。「惴,音。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

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基本資答遊仿料,是漢語。

音韻學。的基礎之一。

據歷史學家。

范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於。

東漢末年。當時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啟示,創。

反切法。來注字音。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一般認為孫炎是反切的創始人。

唐代時,僧人。

守溫。取漢字為三十聲母,宋人又補充為。

三十六字母。以。韻書。

的韻母字作為韻母。反切。

法益。為精密,成為最通行的。

注音法。

反語的修辭手法

2樓:魚小魚偏愛娛樂

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本意,含有嘲弄、諷刺的意思,這種修辭手法叫做反語。運用反語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舉例說明:

我早已想寫一點文字,來記念幾個青年的作家,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鬆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反語的用途。

1、直接表達禁止和壓制時,以反話表達正面的意思。

2、面對荒謬不硬加駁斥,而是謬上加謬,使其荒唐之處極端放大而達到歸謬目的。

3、正面語言難以表述強烈情緒時,以此語表達加強效果。

4、通過顛覆既定習慣,產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話(正話反說。

反譏(反話正說)、罵話(以寫示愛、明褒暗褻)、氣話(明褒實貶)、俏皮話(反規則的幽默)等等。

相反相成修辭手法是指把通常相互對立

3樓:隨性

相反相成修辭手法是指把通常相互對立、排斥的兩個概念或判斷巧妙地聯絡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揭示出存在於客觀事物深層的矛盾辯證關係,還可以增加語言的意蘊。

相反相成,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意思是指兩個對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東西也相互依賴,具有同仿盯一性。

運用相反相成修辭手法的句子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千夫指」和「孺子牛」是相互對立和排斥的兩個概念,前半句指對待敵人絕不屈服,後半句指對人民甘願服務。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備配和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賣襪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9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托、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對比、對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

什麼是雙關的修辭手法什麼是雙關修辭手法諧音雙關和語音雙關?解答下列雙關

雙關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一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 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雙關 常用用法 1.意義雙關 利用詞的同義,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叫做意義雙關。2.諧音雙關 利用詞的同音,有意使語句具有...

互文修辭手法是什麼,什麼是互文的修辭手法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 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 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徵是 文省而意存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 結構特徵 互省。如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

對偶修辭手法與對仗修辭手法有什麼不同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小小田1207 array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又可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 結構相同 平厭相對 不重複用字 也就是對仗 寬式對偶對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