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用什麼做點豆腐的滷水

2025-06-16 04:05:21 字數 4875 閱讀 5541

1樓:老狐狸修煉中

石膏。相傳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用來點豆腐的滷水在舊社會是從哪來的啊?

2樓:蒯玉蓉遇雨

三樓的好像沒看懂題,此滷水非彼滷水也。你說的是製作滷菜的滷水,而人家問的是點豆腐的滷水。點豆腐的滷水是由一種天然的礦物溶解而得來的,學名叫氯化鎂,滷水就是氯化鎂水溶液。

我們鄉下常有賣,黃褐色,一塊一塊看起來很像石頭,但表面是溼溼的,很容易溶化,叫滷膽,是從山裡採回來的。溶化成液狀,就是可以點豆腐的滷水了。不過用的時候最好是兌點水,否則濃度太大了,點出來的豆腐是澀的。

這個度得靠經驗把握。其實並不是只有滷水才能點豆腐,只要是強電解質的東西,都能讓豆漿凝固成為豆腐,比如石膏。只不過點出來的豆腐在質地上多少有些不同而已。

滷水點出的豆腐質地口感要老些,中多孔,而石膏點出的豆腐質地口感較嫩滑,水分較滷水點制的重,一般中間沒有孔洞。在烹飪原料中常分別稱之為北豆腐和南豆腐,製作菜餚時要根據菜餚的具體情況來選擇。

用滷水做豆腐怎麼點漿

3樓:幸運的楓陽

滷水點豆腐的原理是因為,豆腐的原料黃豆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含量36%~40%,經水浸、磨漿、除渣、加熱,得到的蛋白質的膠體(一種介於溶液和懸濁液、乳濁液之間的混合物)。點豆腐就是設法使蛋白質發生凝聚而與水分離。

鹽滷是結晶氯化鎂的水溶液,屬電解質溶液,可以中和膠體微粒表面吸附的離子的電荷,使蛋白質分子凝聚起來得到豆腐。

既然點豆腐是讓蛋白質發生凝聚,所採用的凝膠劑就不一定是非鹽滷不可,其他如石膏、酯酸、檸檬酸等都有相同的作用,都可用來點豆腐。這裡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市場上銷售一種盒裝豆腐,它潔白細膩,質量明顯高於傳統方法制做的豆腐,原來,它的凝固劑採用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葡萄糖酸內酯,這也是新科技用於食品加工的乙個例子。

簡單點說,滷水豆腐就是用鹽滷(氯化鎂)點制的豆腐,石膏豆腐就是用硫酸鈣點制的豆腐。

滷水豆腐口感綿韌,比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澤白中略偏黃,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主要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

石膏豆腐細嫩光滑、含水量多、色澤潔白,俗稱「嫩豆腐」「南豆腐」,主要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用來點豆腐的滷水在舊社會是從哪來的啊?

4樓:守望de豆豆

滷水的製作。

一�配方。八角25克、桂皮15克、小茴15~25克、甘草10克、三奈10克、甘菘3~5克、花椒20克、砂仁10克、草豆蔻5克、草果15克、丁香5~15克、生薑100克、大蔥150克、紹酒100克、冰糖350~500克、味精15克、精鹽350~500克、鮮湯5000克、精煉油50克、紗布袋2個。

二�調製。1�將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兩份,分別裝入寬鬆的紗布袋中並用細繩紮緊袋口;姜洗淨拍破;蔥連根鬚洗淨挽結。

2�將大塊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一下,然後放在菜板上輕輕敲碎,再與精煉油一同入鍋,用小火炒至呈深紅色時,摻入500克沸水攪勻,即成糖色。

3�鍋置火上,摻入鮮湯5000克,放入姜蔥,調入精鹽、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燒沸後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時,即成新鮮滷水。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1�炒糖色時,必須用小火慢炒,且糖色應稍嫩一些,否則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按傳統方法調製的滷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於新鮮滷水大都鮮味不足,加之近年來人們對鮮味的要求似乎已越來越高,所以在調製的過程中也可適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說明的是,在滷水中加入味精並不會起***,因為味精在160℃以上的溫度中才會產生焦谷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滷水沸騰時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5℃。

3�滷水中一般應加入嫩糖色,如此才會使滷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後,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從藥物效能角度看,甘草有調和諸味及提鮮的作用。

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後,滷水中仍可考慮加少許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濃,使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一般來說,5000克鮮湯中丁香用量應控制在5~15克之間。

5�用於製作滷水的大蔥應保留其根鬚,那樣可使滷水的味道更香。這可是一位多年製作滷水的老師傅傳授給筆者的經驗。

6�上述滷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紅,稱為紅滷,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滷。另外有人愛在滷水中加入幹辣椒,那樣就變成辣滷了。

5樓:網友

鹽滷,是土法制造食鹽的副產品。

6樓:知者不言

南方生產井鹽,在加熱濃縮後食鹽結晶析出,在重新兌入鹽水,繼續熬鹽,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廢棄剩下的濃度比較大的殘液,這種殘液就是「滷水」。

滷水中富含多種礦物鹽類,對沉澱蛋白質的能力極強,用作點豆腐就是讓蛋白質沉澱,這種「滷水」當然不能喝。

北方也有熬製土鹽的,同樣產生「滷水」。

在生產海鹽的曬鹽工藝中,大鹽結晶後,剩下的也是稱為「滷水」,用於鹽化工綜合利用。

滷水點豆腐」是怎麼開始的,難以考證。

樓上有乙個帖子把製作滷菜的美味「滷水」,和點豆腐的鹽滷混為一談了。

7樓:網友

滷水就是鹽水。

是燒石頭燒出來的。

點豆腐用的「滷水」是什麼?

8樓:原姍塔凝海

滷水又叫鹽滷,主要成分氯化鎂,其次是氯化鈉、氯化鉀等,還含微量元素。它有使蛋白質凝固的作用,所以用來點豆腐。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相傳為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9樓:網友

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鎂、氯化鈉和金屬離子。因為對胃有強烈的腐蝕作用,使人體器官的蛋白質凝固,而且鎂離子被吸收後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故對人有毒性。

做豆腐時,陽離子已與豆漿中的蛋白質起凝固作用,故無毒。

10樓:網友

常見的是「食用氯化鎂」,也有用石膏的,還有內酯的是用的「葡萄糖酸鈣」。

滷水學名為鹽滷,是由海水或鹽湖水製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稱為滷塊。是我國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劑,能使豆漿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凝膠,把水分析出來。

用鹽滷做凝固劑製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稱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11樓:崔靈輝

沒那麼麻煩!!就用普通的葡萄糖粉即可!

點豆腐的滷水製作做法

12樓:符惜鍾紫南

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

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

滷水點豆腐有一物降一物的意思。滷水的學名為鹽滷,用滷鹽水熬鹽後,剩下的黑色液體即為鹽滷,是氯化鎂、硫酸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這也是它能要人命的原因。吃豆腐沒事是因為點豆腐是化學變化。

滷水本身是有毒,因為它是氯化鎂氯化鈉和硫酸鎂的混合物。但是在點豆腐的過程中,其中的氯元素將豆漿中的鈣離子置換出來,其滷水本身已經不再是滷水了,也就無毒了。

當然化學變化有個量的問題,一方多了會過剩,如果滷水加多了確實會因為反應不完全而使豆腐有毒。但是加多了滷水的豆腐就成黑的了,傻子也不會吃的,你看到的白的豆腐肯定是滷水完全反應掉了的。

13樓:結束

點豆腐的滷水是碳酸氫鈉。

滷水的製作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在製作豆腐時,留下的水到入水缸中,然後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一天就可以了。

第二種方法是用豌豆的麵粉1000克,,加入2000千克的溫水,然後放入溫暖的地方發酵一天就可以了。

這兩種水都可以點豆腐。也就是滷水(北方的人叫江水)。

關於點豆腐的滷水配製,我只知道用石膏的多些。取豆漿總量的千分之3~5,配製成石膏水,兌入熱豆漿中,並用相關工具有節奏的上下翻動,控制翻動次數,直到凝成豆花為止。翻動的次數決定豆腐的老嫩,所以一定要仔細操作,否則功虧一簣!

製鹽後的母液加工而成。兩種市場都可買到哦。

關於製作豆腐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首先要將黃豆用水泡一晚上,泡豆水要多一些,因為豆一泡脹發容易泡不住,所以水要多些。

二,將泡好的豆子用豆漿機磨成豆漿,水與豆的比例一般是7:1。然後將磨好豆漿倒入乾淨的鍋裡,大火燒開撇淨上面浮末。在用白沙布過濾倒出。

三,現在就可以點豆腐可,滷水用勺子分幾次少量的放入豆漿中。不可一次用很大量,看到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時候就停止點漿。過幾分鐘豆漿就凝結了。然後撈出來放入模具裡壓上一晚就成功了。

點豆腐的滷水可以用石膏化水做也可以用內酯,一般的老豆腐就是用石膏水做,先把黃豆磨成漿,然後過濾最後煮開。

將過濾好的熟豆漿開始點咯,輕輕的點。然後再劃成一塊一塊的,最後把它壓實,冷卻就成了豆腐哦。

點豆腐的滷水怎麼做

14樓:藪貓

可以用石膏水,淡鹽水,也可以用醃酸菜的滷水,或者用泡公尺的水發酵製成,三天左右即可。(最後一種方法我不熟悉,建議不要私自發酵,防止有害菌的繁殖)。

用石膏水的話濃度不要太高,否則豆腐裡面會有晶體生成,口感極差。

15樓:好奇魏先生

俗話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那麼這個滷水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一,鹽滷,氯化鎂;二,石膏滷,硫酸鈣。

16樓:傑兒美食

黃豆,滷水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教你用滷水做老豆腐,味道純正方法簡單。

17樓:摺子戲俜嵌

先滷啊,就可以做成功了。

滷水做豆腐比例是多少,誰知道滷水點豆腐,滷水和豆漿的比例是多少

鹽滷濃度,一般控制在14 22be,豆漿濃度因豆製品的種類而異。1 持水量大的豆腐,加水量是原料重的8 10倍 2 持水量小的豆腐,加水量是原料重的11 12倍 3 滷片製成滷水,加水稀釋的比例為1 1.5。1 準備材料 東北優質大豆,要無蟲豆 黴豆 黑豆,及雜質。2 清洗 黃豆浸泡之前用清水洗淨。...

豆腐有毒嗎,豆腐是用滷水點的有毒嗎?

都無害 只要是正常做出來的豆腐 不管是滷水點的還是石膏點的對人體都是無害的 因為點豆腐是化學變化 滷水本身是有毒 因為它是氯化鎂氯化鈉和硫酸鎂的混合物 但是在點豆腐的過程中 其中的氯元素將豆漿中的鈣離子置換出來,其滷水本身已經不再是滷水了 也就無毒了。當然化學變化有個量的問題 一方多了會過剩 如果滷...

滷水點豆腐根據的是什麼原理,滷水點豆腐和石膏點豆腐有什麼區別?

豆腐是這麼製作的 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 膠體 溶液。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