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唐 孟郊, 勸學 孟郊 的賞析

2023-01-23 02:05:51 字數 6723 閱讀 7621

1樓: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會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貧困,曾遊兩湖、廣西,無所遇合,屢試不第。46歲始中進士,50歲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

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專寫古詩,現存詩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詩反映現實,揭露藩鎮罪惡,如《徵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疾苦,憤慨貧富不均,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現骨肉深情,如《遊子吟》、《結愛》、《杏殤》等;有的刻畫山水風景,如《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遊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台》、《峽哀》、《遊終南山》等;有的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如《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還有的自訴窮愁,嘆老嗟病,如《秋懷》、《嘆命》、《老恨》等;而「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一類詩,雖反映了世途艱險,但也表現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詩藝術風格,或長於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這兩種風格的詩,都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詩過於艱澀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唐人張為稱他的詩「清奇僻苦主」,而蘇軾則稱「郊寒島瘦」。後來論者把孟、賈二人並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

<<勸學>>(孟郊)的賞析 10

2樓:蘇堤舊事

《勸學》

孟郊擊石乃有火,不

擊元無煙。

專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屬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翻譯: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賞析:《勸學》是,唐代詩人孟郊所寫,全詩四句四十個字,寫出學習讀書的重要。說不學習知識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錯過了學習的時間,少年還會回來嗎?

3樓:常青§樹

勸學bai (唐)孟郊

擊石乃有du火,

不擊元無zhi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dao非自然。

萬事內須已運,

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

豈能長少年。

【註釋】

1.乃:才。

2.元:原本、本來。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則、規律。這裡指各種知識。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運:運用。

8.賢: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時期。

10.豈:難道。

11.長:長期。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會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容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作者】

孟郊(公元751—814),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人。唐代著名詩人。

《勸學》孟郊——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

」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

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

「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5樓:碩夢豆河靈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古詩勸學孟郊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勸學》是,唐代詩人孟郊所寫,全詩四句四十個字,寫出學習讀書的重要。說版

不學習知識是權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錯過了學習的時間,少年還會回來嗎?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

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已運,

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

豈能長少年.

【註釋】

1.乃:才.

2.元:原本、本來.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則、規律.這裡指各種知識.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運:運用.

8.賢: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時期.

10.豈:難道.

11.長:長期.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會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孟郊《勸學》詩。

7樓:匿名使用者

【勸學】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勸學勉勵人學習;鼓勵人努力學習

知道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得:(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長:時間久

長,久也。——《廣雅》

<<勸學>>(孟郊)的賞析 10

8樓:

不是「孟郊」,是「孟軻」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儒家學派;「孟郊」是唐朝詩人。其餘內容同意樓上的

9樓:上海小孟子

【勸學】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勸學 勉勵人學習;鼓勵人努力學習

勸學類的古詩

10樓:小紅豆兒

1.《勸學》詩人: 孟郊  朝代: 唐代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2.《勸學示子元夫》詩人: 姚勉  朝代: 宋代事業功名在讀書,聖賢妙處著工夫。區區只為潭潭府,不敢如韓訓阿符。

3.《勸學》詩人: 顏真卿  朝代: 唐代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跋希遠細雨圖》詩人: 曹勳  朝代: 宋代牽風藻荇舞清漪,浪板無聲細雨時。小大自殊同隊樂,密圖勸學助韓詩。

5.《勸農二絕》詩人: 張榘  朝代: 宋代善端天賦本無殊,力穡之餘好讀書。莫訝勸農因勸學,須知公相起犂鋤。

11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勸學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大意是: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裡沙沙作響了。

顏真卿《勸學詩》

《勸學詩》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註釋:三更燈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13樓:匿名使用者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教材上寫的,我們小時候學過。

14樓:匿名使用者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15樓:匿名使用者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16樓:相遇張麗

勸學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時。

勸學詩?

17樓:快樂無限

一、《勸學》(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這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後人而作的,自然流暢,富含哲理。顏真卿三歲時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後來成為著名書法家。

二、《偶成》(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詩又名《勸學詩》,是朱熹所作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也用於自警。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三、《柏學士茅屋》(唐·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這首詩寫於公元767年,當時杜甫五十六歲,居住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縣)。柏學士,其人不詳,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四、《冬夜讀書示子聿》(南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讀作yù)是陸游的小兒子,這首詩是陸游在某個冬日寒冷的夜晚所作的,他沉醉於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在靜寂的夜裡,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富含哲理的詩並滿懷深情地送給了自己的小兒子。

五、《勸學》(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這首詩寫的是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詩人藉以勸人們要努力學習。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詩,是朱熹讀書時有感而作的,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言下之意就是,要認真讀書,不斷學習新知識,這樣才能保持心靈澄明。

七、《讀書有所見作》(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非常簡潔明瞭的用詞,一看就能明白,詩人舉例來表達讀書的益處與不讀書的壞處,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恆,並將其道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八、《勸學詩》(北宋·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趙恆,即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寫這首詩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古代很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當然,無論古今,道理是相通的,學歷高低不重要,但學習一定是重要的。

九、《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詩人給後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特別是讀書人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

十、《觀書》(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詩人所在的時代,科舉進入後期,不少人將讀書當作敲門磚,只將心思用在如何升官發財上,不再對書感興趣了。而於謙對讀書是如此地熱愛,面對以做官為目的,達到目的後放棄書本的官場惡習,他題下《觀書》詩,抒發胸臆,批評讀書現狀。

翻譯孟郊寫的勸學,只要翻譯,(擊石乃有火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 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 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 少年 嗎?勸學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孟郊的《遊子吟》是什麼意思,唐孟郊的《遊子吟》是什麼意思

孟郊的 遊子吟 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母愛。年代 唐朝 體裁 詩歌 詩詞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原文釋義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她為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晚才會回來。誰能僅憑靠一點點的孝...

孫權勸學賞析句子,孫權勸學全文的朗讀節奏

孫權勸學 作者 司馬光 朝代 宋 譯文對照 初,權謂呂蒙曰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