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諸侯論全文,昭明文選 五等諸侯論

2025-06-02 12:35:07 字數 1128 閱讀 9469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五等諸侯論》:「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自秦、漢。

得失成敗,備在曲謨,是以其祥,可得而言。陸機《五等諸侯論》:「逮及中葉,忌其失節,割削宗子,有名無實,天下返渣曠然,復襲亡 秦 之軌矣。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五等鋒核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自秦、漢。

得失成銀世掘敗,備在曲謨,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昭明文選 五等諸侯論

2樓:拋下思念

同六代論一樣,五代諸侯論也是**封建制和郡縣制。六代論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由於分封制的地方統治者與皇帝是同乙個家族,政權基礎是自己宗族的統治地位,因而有國方才有家,因而如果分封者保留適度的武裝力量,能起到關鍵時刻勤王的作用,有利於政權的穩定,最差的情況也無非是被自己的同族篡權,但政權還是保留在自己宗族內。而郡縣制的地方統治者是為皇帝打工的,換了乙個皇帝,只是換了乙個打工的物件而已,並不具有絕對的維護政權的積極性。

五等諸侯論,從普通民眾的角度來**這個問題。郡縣制中,地方官的權力自上而來,因而政績的標準是向上的,而非是向下的,取悅於上,方能贏得公升遷,因而制定政策時更多考慮的上面的看法,至於是否有利於下面的百姓,排在第二位。而且,為了防止地方官在當地做大,一般都是有任期的走官制,這就要求地方官在有限的任期內做出在上面看來有效的政績,不免會有急功近利的行為,至於長遠的後果,不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因素,如果有不良後果,留給繼任者處理即可。

從這兩個方面,就能看出郡縣制地方執政者為什麼總是做出傷害百姓的空殲事情。

而分封制的百姓,是地方執政者的財產,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天然的有動力去制定對自己地方有利的政策。而且,分封是持久的,這就要求地方統治者要有長遠的眼光,制定政策要為未來做好打算。

當然,不存在絕對的最好的政策,每乙個政策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是相凳陸對的在某個方面站在某個角度,才有優劣之分。所以,與其追求完美的制度,不如對當前的政策做相應的修修補補。

分封制也有缺陷。從統治者而言,固然宗族的政權更穩定,但也增加了被自己族親篡權的風險。而且,分封制在統治效率上要弱於郡縣鬥粗衝制,並不能保證皇帝的命令能夠在地方的嚴格執行,而且也不利於進行全國性的大動作。

對於百姓而言,分封制的階級固化更為嚴重。

關於公式和光,相對論等問題

如果一個鐘,以0.5倍聲速從原點遠去,我們會聽到什麼現象呢?一秒鐘時,它距離原點0.5聲秒距離報1秒,但這個事件我們在原點聽見,需要再過0.5秒,於是我們發現,在本地鍾1.5秒時,遠處的鐘報1秒,本地鍾3秒時,遠離的鐘報2秒,也就是我們在忽略訊號傳遞時間時,誤以為遠去的鐘慢了。而且速度越快,鐘慢得越...

歐陽修寫的《朋黨論》翻譯雍正的《御製朋黨論》的全文是什麼

文言文翻譯譯文 臣聽說關於 朋黨 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 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 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當他們利...

你如何批駁“中國威脅論”等言論

第一 我國的對外政策和方針是和平共處的,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謀求和平的發展環境!第二 我國是人口大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國的發展是為了讓人民更好的生活,讓世界人民更好生活,而不是對外擴張,發動戰爭!連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和全國人民的食品安全都解決不了的能夠有什麼威脅啊!時事政治問題 一 霸權 主義...